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幼儿园孩子喜欢告状怎么办(幼儿园小朋友一直告状老师该怎么办)

导语:幼儿园里60%的小孩喜欢告状,有的一天达5次,孩子们的3种小心思

“妈妈,刚才豆豆又在偷吃我的饼干。”

“奶奶,刚才妈妈说你把我的衣服没有洗干净。”

这样的话语相信每一个家庭都不太陌生。

对于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爱告状”似乎是一个共识,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孩子们告状,家长们不知所措,去理会吧,显得自己事情多,不去理会吧,还会伤了孩子的心,怕孩子以后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都不敢跟自己说。

道德感发展期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爱告状,在幼儿时期表现最为突出,也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

在孩子的3-6岁之间,正处在道德感发展迅速时期,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符合老师或者是家长提出的要求而产生自豪和满足。

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这也是他们和人的主要沟通方式之一,他们选择在自己的家长面前“打小报告”,也是他们想要获得依赖感的一种体现。

有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幼儿园,大约有60%的孩子都跟老师打过“小报告”,且有的孩子一天告状的次数多达五次以上,家长在家里都不耐烦,何况是面对二十多个孩子的老师呢?

孩子喜欢打小报告的动机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孩子喜欢告状的动机都是不一样的,这里面隐藏着他们的小心思。

01,自己受到了欺负,寻求帮助

这可能是孩子们告状的最基本原因。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的交际范围和互动范围逐渐扩大,每天除了在家里面对自己的家长之外,在幼儿园面对不同的老师和同学,他们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比如抢玩具,互相比较不服气等状况。

而一旦自己处于劣势的状态,而又无能改善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打小报告”的形式来告诉老师,让老师为自己主持公道,赢回自己的自主权利。

02,想要寻求关注得到表扬

对于孩子来说,一般都喜欢得到老师的夸奖和承认。

“小豆豆,你今天的美术作的很漂亮。”

“米米,你今天的表现不错,给你奖励一朵大红花。”

如果自己也表现的不错,而没有得到老师的奖励。同伴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便会觉得自己被忽略,于是在下一轮的活动环节,自己想要获得老师的关注,就会通过“打小报告”的方式来解决。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准备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妈妈突然加入进来,帮助孩子完成,那么孩子就会不高兴,要回到原地“重新做一次”,这并不是孩子多事,而是他们内心想要证明自己,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觉得自己很棒。

所以,孩子告状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告诉老师“老师,我也做的不错,快点夸夸我吧。”

03,先发制人,不想承认错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一起玩,他用皮球砸了姐姐一下,姐姐哭了,他会先跑过来告诉父母:“是姐姐先抢我的皮球的”。

孩子这个时候内心挺担忧的,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但是想要达到父母家长的谅解,所以,他会先推卸责任给别人。

如果出现这一种情况,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严格制止,告诉孩子自己是有义务和责任去承担的,不能推卸责任。

家长应对“孩子爱告状”的解决方法

刚才分析了孩子们喜欢告状的原因,家长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处理。

1,倾听孩子的告状原因,了解事实

有的孩子说话只是一面之词,家长不可以全信,也不可以不信,需要针对问题进行解决。

具体可以通过提问和交谈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回味刚才发生的事情,完整的知道事情的经过,如果孩子说的是事实,那马夸奖他们及时反馈做得好,还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怎样做是有问题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

在新《纲要》中,有这样的说法:

“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孩子们在一起,最喜欢做的就是比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行为问题。

其实,他们不一定谁对谁错,只是习惯的不同,如果孩子告诉你:“老师,刚刚你在黑板写字的时候,果果在偷偷地看其他小朋友的手。”

那么,老师还是需要耐心的听孩子说完,然后表扬孩子的表现。

“你刚才好好听讲了,老师很高兴。”

给予孩子们及时的反馈的赞赏,可以让孩子更为自信。

3,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于前两种孩子告状的情况,当自己收到了漠视或者是想要寻求关注和帮助的时候,会借助于别人的力量来告状完成。

所以,家长应该在生活中注重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

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给予一定的空间给孩子,让他们尝试着自己来解决问题。

比如经常看到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因为抢不到前面去而一次次的错失玩耍机会,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些游戏和活动是需要每个人一起分工协作才能够完成的,教育孩子分工协作。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