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六上17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简短)

导语:六上17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4个不足让我明白示范比讲授有效

第六单元有四篇课文,语文阅读要素为“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第一篇课文是三首古诗,我在备课时从要教的角度考虑,结果准备了很多要讲的内容,却没有讲出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我的预设全都打乱了。

在课堂上看到失序、失控的学生,我却没有好办法把他们带上正常的学习轨道上,尽管我已经吼得嗓子都冒烟了。课后,我反思到了四点不足。

一、新课导入环节没有备好。

我在备课时只想到要展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但没有设计如何能以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导致整堂课思维失效。

我上课直接告诉学生要学习第六单元,要求学生朗读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我想把上一个单元语文的联系起来。当问学生时,他们说不说来,只好只好再翻课本找到“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光在单元导学本分就浪费了近10分钟,原因在于我没有考虑合理的方式呈现语文要素。如果这样设计就会比较好:我们抓住了文中的中心句 ,很快就把握了《夏天里的成长》的主要意思,这一单元我能用什么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呢,顺势学生就会关注单元导学语,还顺便把两个单元进行联系。

二、正确读诗环节没设计好。

学习古诗首先要正确地朗读,我请了两个同学读《浪淘沙》,一个同学把“曲”读错了,应该读“qū”。其实,只要有一个学生读错,就能说明大部分学生只是想当然地读的,并没有查阅资料搞清楚,我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正确读音,再出示多音字词语,要求学生读,学生就会发现“九曲”中去应该读“qū“,这个失败的环节估计又浪费了5分多钟。

在进行有节奏读诗时,我应该先给学生范读,学生发现我读的节奏后就会模仿,在学生模仿的时候,我及时强调不要唱读就可以了。

在备课时,一定要预想学生对七言绝句已知了什么,有什么既有的不好习惯,在教学中发现了预测中的错误,就要范读纠正,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学生自然就会了,没有必要提问学生,也没有必要讲授,老师的范读就能把一切的错误消除,越讲授,学生越烦,积极性就月越丧失。

三、整体感知、加标题环节没有设计好。

学生读了几遍诗,已经能感知到古诗是在写黄河,他们查看注释就知道“浪淘沙”是曲牌名,我可以直接在ppt上呈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加题目就可以了。可我却要求学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复习词牌名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个题目,结果学习的劲头被削减了。

好的教学是要为学生提供台阶,让学生拾阶而上,不是难为学生,老师要拿出已学的知识做铺垫,来生成新的知识,而不是检测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情况。

四、诗意理解、重点突破上没有设计好。

我先让同学画出不懂的字词,他们主要不懂“曲、浪涛风簸、天涯、如今、直上、银河”这些词,我已作了解释,本来应该,让学生自己练习讲述诗意,再让同学交流,这两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比较轻松积极的投入到学习。

可我先是让学生单个站起来讲,结果其他同学只关心自己不懂的地方,不停地扭头探讨,并不倾听站起来发言的同学,这样造成了课堂的混乱,致使一些同学的注意力游离到学习之外。

在突破重点“从诗句哪些地方看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时,我叫了王嫱分享她的理解,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课堂的对话变成了发言同学和老师的“二人转”了,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吸引到核心问题上,就会出现散漫的情况。

我应该让同学们写一写,我进行巡视,写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和去除杂念的过程,我在巡视是可以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思考和无效的思考,可以对更多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学生就会围绕学习重点转。

教学中,老师提供榜样胜于千言万语的讲解分析;呈现知识的方法胜于知识本身,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铺垫下,学生自己构建领会的,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有了铺垫,学生才会看到自己学会的希望,才会积极去建构知识;书面表达胜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可使学生心态平静地专注思考,可以使思维更有逻辑性。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