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易经入门书有哪些(学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导语:学《易经》入门难?那是你不知道“易”有三副面孔,说破就不难!
《易经》,号称“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关于《易经》,傅佩荣教授有三句话我很赞同,即: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了受益无穷。
今天很多人都在学习《易经》,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学了不一定会”,也着实让人苦恼。今天聊聊“易”的三副面孔,不理解这一点,学《易经》确实难入门。
易的第一副面孔:象《易经》在伏羲时代,只有一幅阴阳八卦图,又称“无字天书”。但就这一幅图,也涵盖着巨大的信息量。那么没有文字,信息又如此传递?答案是“象”。
伏羲先天八卦就是模仿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种“象”。“卦”者,“挂”也,也就是挂在那里让人看的。至于能看到多少,悟到多少,全凭自己。
周文王看到的多,悟到的也多,所以他演绎了后天八卦,又将八卦增至六十四卦,并写了卦辞、爻辞。我们学《易经》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理解卦辞、爻辞与卦象之间的联系。举个例子,卦辞提到“利涉大川”的有七个卦,上、下卦要么有“乾”,要么有“巽”。乾代表动力,巽代表风。也就是说,凡“利涉大川”的,要么自身动力强劲,要么有风相助,这就是文王对卦象的理解。
那么,初学者如何理解“象”所代表的意义?这就要用到孔子及弟子所著的《易传》,在《系辞传》、《说卦传》里,对八卦及部分六十四卦的“象”都有所解释,是我们理解《易经》之象的一把钥匙。
易的第二副面孔:理古人将不知存亡之机、不通世故人情,称为“不通义理”。其实“义理”也就是“易理”,“易理”是从象上引申出来,但源头则在于阴阳的变化,以及天、地、人的相互作用。所谓“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因为对古人来说,易理是常识,小孩子都要学的。你连常识都没有,怎么可以为将相?
中国古代的人文著作,很多都可视为对“易理”的阐发。道家的《道德经》是如此,儒家的《论语》也是如此,墨家、法家的著作莫不如此。到了宋朝,程颐、朱熹都精研易理,并据此阐发经世致用之道,后世称其所代表的文化为“理学”,不无道理。
但程颐等人大谈“易理”的同时,对“象”反而不重视了,甚至闭口不谈,在我看来这里是有问题的,学程、朱易学的要注意一下。
易的第三副面孔:数学《易经》常见到“数”这个字,其实它有两种用法,一是代表数字,二是代表命数。
众所周知,《易经》是从河图洛书化生而来,而河图洛书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奇为阳,偶为阴。河图从一到十,法天;洛书从一到九,象地。宇宙间的奥妙,仿佛就隐含在这些数字之中,所以《易经》实际包含了原始数学、几何学、星象学的内容,这些需要好好研究。
至于命数,这应该是《易经》当中最玄妙的部分了。命数不可见,却无处不在。不要把“命数”理解得过于玄奥,它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比如日出日落、四季更迭都是天的命数,是可以预知的。至于人的吉凶祸福同样有命数,只是这种命数不那么明显,需要经过复杂的推理,而推理的工具就是数字,以数字表示阴阳及其变化的规律,这就是“占卜”。
“占卜”其实就是通过规律,去推算一些事物变化发展的概率大小,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确实是很神奇,不好解释。当然古人也有“善易者不卜”的说法,因为精通易理的人,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了然于胸,不需要通过占卜就能预知未来。但对初学者而言,占卜仍然是领悟《易经》奥妙的一个捷径,因为占卦、解卦的过程中,你要同时用到数、象、理。象不明、理不通,是解不了卦的。占卦容易解卦难,原因就在这里。
《易经》就是以“象、理、数”三副面孔来展开的,这三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忽略其中之一,就会感到茫然。所以学习《易经》,我赞同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可以先从《易传》读起,先把卦象的含义搞清楚,再结合卦辞、爻辞、象辞认真琢磨易理,通过占卦将象、理、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长期坚持,自然一通百通。正如《易传·系辞上》说: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一家之言,供喜欢《易经》的朋友参考,同时欢迎大方之家指教!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