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千湖沙漠位置)
导语:沙丘与湖泊的乐章-探究千湖沙漠
沙丘与湖泊,两种截然不同自然景观,水与沙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世界上最湿润的沙漠--千湖沙漠,千湖沙漠位于巴西马拉尼奥州(Maranhao)海岸附近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公园之中,公园占地共15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0公里,地形平坦,地势较低。
白茫茫的沙海中点缀着上千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湖泊,所以被形象地称作“千湖沙漠”绵延无尽的沙漠和清澈见底的湖水两种极端的景色融在同一个画面,如此诡异,却又惊心动魄,刷新你对世界的视觉认知。那 “千湖沙漠” 是如何形成的呢?
由于千湖沙漠靠近赤道,大致属于热带干湿季气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带草原气候。从巴西的气候类型图来看,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非常靠近赤道,刚好处在三种气候类型的交界地带,总体来看所属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干湿季气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带草原气候。实尽管有着沙漠般的沙丘外貌,但千湖沙漠其实并“不配”叫做沙漠。因为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年降雨量可以达到1600mm,这难道是一个沙漠该有的降雨量吗?随意感受一下这个数字,撒哈拉沙漠曾有过数年没有降雨的记录,地处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年均降雨量在550mm左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上海年降雨量在1100mm左右,地处热带季风季候的海口年降雨量在才达到1600mm。降水1600mm的“沙漠”可以说是非常奇葩了。
那么这就解答了湖泊季节性出现的原因:大概1-6月是这里的雨季,短期大量的降雨在沙丘沟谷之间汇集形成湖泊湖泊与沙漠相衬的极致景观在7月份达到鼎盛;之后随着雨季的结束,泻湖便开始在赤道的热浪中逐渐蒸发,水面下降速度可达每月1米, 10月份之后干季来临,因为靠近赤道蒸发强烈,湖泊渐渐萎缩消失。
这些白色的沙子是怎么来的呢?一种说法是,当初地球分裂成几个板块时,在马拉尼昂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沉积层。在地壳抬升中露出水面,经海流不断冲刷形成沙石,又经风化成为沙丘。另一种说法是,这里的沙是由众多河流携带而来,在流经大海的途中受到海流阻滞,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沙丘。
千湖沙漠的下层是不可透水的花岗岩,所以能够将雨水储存起来而不流失掉,这才使得在雨季过后,能够有几个月时间可以欣赏到沙湖共存的美景。湖泊中的鱼虾怎么来的?白茫茫的沙海中点缀着上千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湖泊,湖中还能看到鱼类、螃蟹等,那么湖泊中的鱼虾是怎么来的?河网纵横,地下水丰富。千湖沙漠濒临大西洋,周边水系纵横,河网纵横,又是全球最湿润的沙漠,自身地下水比较丰富。雨季,连接起来的湖泊甚至与沙漠周边的两条大河相连,鱼儿便顺着河水迁移至此,繁衍生息。在湖泊干涸的季节,仍有一些鱼虾的卵能在比较湿润的泥浆中存活,只要忍耐到下一个雨季就可以胜出了。
本文内容由小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