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李什么意思(木子李)
导语:可以说木子李,但不能说木易杨
可以说木子李,但不能说木易杨
今天聊聊非常有趣的话题,就是两个姓氏。
这两个姓氏,一个是李姓,一个是杨姓。之所以谈这两个姓氏,是因为有时候,人们为了简便和为了区别于其它同音字,在一些场合做出自我介绍时会有些解释,特别提示一下。比如说姓李,木子李的李,姓杨,木易杨的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杨姓,有的书法作者会在落款中注明木易**,表示自己姓这个&34;的意思。
实际上,这里以木子代替姓李,并无太大毛病,也有许多网络昵称叫木子的或木子**,这里大多数不言而喻是姓李的意思。毕竟,木加子确实是李字。而且,李字从隶书开始至今也没有被简化一直是这么写。
但杨字不同,我们目前写的杨字是简化了的,古代并不这么写。但无论简化与否,可以称木子李,但不可以叫木易杨,为什么呢?请往下看。
先说李字,李字自古以来,都是上木下子,而李原指一种水果,即我们今天许多人喜欢吃的李子。很好吃,古有李子树下撑死人之说。这里有两方面,一方面说李子很好吃,使人不愿意停口,另一方面是李子一次性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容易胃胀很难受。
李姓来源传说有多种,但一般认为与逃难之中食李子有关。李氏祖先为大理之官而得姓理,后因逃难食李子而得以生存。因逃难所食李子为野生,故理氏培育李树并以此为神树,是为李姓之图腾,故后代以李为姓氏。
还有一说是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另有一说是李氏祖先图腾为虎。说老子李耳出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总之传说不少,最终,李姓传世,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姓氏之一,人口众多。所以,今天有人自我介绍说木子李的李,是没什么毛病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十八子是用来称李姓的。实际这是一种错误,因为李字的上半部分是木而不是拆开来的十八。如果说拆迷,十八子打一字,我们可以说李是答案。但非要说十八子是李,明显就错了。
李字是上木下子,这一点没有错。
那么十八子的来源也很简单,就是古人在写李字的时候,为了避免呆板,有时书写时会将&34;的撇捺分开,显得比较灵活。那么将木的撇捺分开写感觉就像十八。所以,民间说法十八子是李,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错误,但最起码不准确。我们要清楚一点的是,李字是由上木下子组合而成。
当然,还有一种传说是唐朝天下为十八子,即李姓天下的意思。
“十八子,得天下”是一个谶语,起源于隋朝末年。“十八子”是“李”字。当时,这句谶语明显是说一个姓“李”的人会得天下。这句话出自瓦岗寨李密为自己造势放出来的烟雾弹。没成想,李密没打下天下,而李渊,李世民他们打下了天下,不过总归都姓李。呵呵!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可以称木子李,却不可以称木易杨呢,是不是不公平?
这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其它原因,只是所有称杨姓为木易杨的人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木易杨不是杨,而木昜杨才是杨。
关于杨姓的来源有以下几个传说
1、源自姬姓
2、赐姓
3、收养
4、避难
5、少数民族改姓
相关信息可网络搜寻,在此不多赘述。
这里先说一下繁体字的杨。繁体字的杨是木字旁加个昜,这个字不念&34;念&34;。繁体的杨字,是个形声字,从木,昜( yáng)声,而不是从易(yi)声。
昜字实际上就是&34;的本字,也就是说,昜就是阴阳的阳,&34;字,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但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这个昜字了,由于昜字已简化,今人写作“阳”古代繁体字写作“陽”。
由于古人用昜作偏旁,整合创造了不少与昜有关的字,在古代时候使用或者在书法作品中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由于汉字的简化。&34;在其它组合字中就有了与原本&34;这个字有了本质的不同。如陽字右边,变成了日,傷字右边的简化则更彻底,变成了伤。由于写法已经完全改变,与繁体字已经无法衔接,也导致了在书法创作时容易产生错误。这也是今天还有许多人误将木昜杨说成木易杨的主要原因。
从杨字角度讲,念木易杨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杨字的组合不是木易。所以,不能称之为木易杨。这里先不说简化字,从繁体字角度讲,如果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或者书法家,在其作品落款处写上木易**,就不准确了。古代隶书行书楷书都有木易的写法,在书法中出现木易杨也不能算是错误。
但由于京剧《四郎探母》中的唱段有这样的唱词:“我本是杨四郎把名姓改换,将杨字拆木易匹配良缘”。这或许是从宋代杨四郎遭遇拆杨字为木易而流传的约定俗成。
但实际上,比这更早近千年前就弄混了,主要还是汉代隶书中有木易的写法,后来楷书,行书都有这种写法,给人以木易杨的错觉。在古代勉强说得过去,毕竟有木易杨的写法。
当然,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古代隶书,楷书,行书中,有不少碑刻字帖上的杨字是写作木易的。不过,因为杨的本字是木昜,从(昜yang声),即便隶书楷书行书中有写作木易的,也不能读作木易。古代碑刻字帖中多一点少一横很常见,也不认为是错误。但字的读法不能随意更改。所以,古碑刻中出现的木易杨的字,实际还是念&34;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
昜字解释:
昜的本义为“播散、散开”的意思。“而且从&34;的字还比较多。昜字族”汉字有如下这些:杨、场、肠、饧、鍚、炀、畅、扬、糃、疡、鰑、汤、砀、暘、阳、旸等。基本上都是(ang声)。
一、杨柳
释义:一种植物,指柳树。
二、枯杨
释义:枯老的杨柳
所以,杨字的组合是木昜而不是木易,而许多人之所以误解为木易,是因为这个&34;字中间多了一横,和易非常像,不仔细看就是个易字,且古代碑帖之中有不少将杨字写作木易的,产生了误会。因此,许多人习以为常,没有想到这两个字的不同,就误读为木易了。
杨字简化后,另一半的字不作为单独使用,所以输入法里面没有这个字,即便没有,我们也不能将其读作易,原因是这个字不是易的简化字,而是昜的简化字。
昜字在古代多在组合字当中使用,单独使用时候很少,所以,从目前网络资料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及古代碑帖中出现都比较少。有时候被当做&34;来使用的现象估计也不少,易和昜二字实在太像了,一个不注意就容易弄混。
易作为独立字体的存在,从隶书开始至今变化不是特别大,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易字进行简化。(简化字曾经有两次,第二次是将易字简化了的,可能觉得比较混乱。所以,二简后来作废)
不过,昜字的简化与易的草书有一定关系,即易的草书写法和目前简化的昜字很接近。如下图是易的草书写法。由于&34;字在古代很少单独出现,那么当组合字出现时,许多草书的形态就基本上是易的草书形态。
易的草书
扬的草书
杨的草书
阳的草书
而易字的并没有简化,古代的易字和今天的易字从总体形象结构上来讲,差别不是很大,或者说没什么差别。如下图隶书和楷书的易字写法。
因此,作为独立的&34;字以及作为姓氏的&34;姓,只能读作木昜杨,而不能读作木易杨。
易和昜
易和昜两个字字形相似,可以列为双胞胎字的范围。由于不仔细看,误以为是一个字。同时,以这两个字为偏旁的字也不少,许多人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就很容易弄混。但由于两个字的读音有明显区别,楊(杨)并不是由是木易所组成的,因此,无论在书写和日常使用时,都要看仔细,不能混淆,特别是书法家在写书法作品落款时,不能用木易杨来证明自己的姓氏。
易,我们最熟悉的说法就是容易,简易,交易,平易等词组,又由于中国历史上对&34;这个字有一种莫名的高度认同感。所以,它实际上是代表了一种文化的至高。对于易学的高深莫测,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文化核心的一种认同。因此《周易》这一古老典籍就是中国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但有很少有人通晓的绝学。所以,易这个字在中国就代表着是一种文化。
以易作为汉字组合的也不少,如:踢、剔、惕、锡、赐、裼、埸、蜴等。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
太菜于三亚,欢迎关注!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