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您的孩子还为写作文而头疼么学会这两个方面的英语(孩子写作文很痛苦)

导语:您的孩子还为写作文而头疼么?学会这两个方法,让作文得心应手

写作文对于每个中学生来讲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道难关,为什么说既熟悉又陌生呢?因为,汉语作为我们的日常用语每天都在使用,但是当学生们考试把自己想要表述的东西付之于笔尖的时候,往往都不知从何说起,也掌握不到写作的要点。

当然,写作在我们中学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也很大,往往作文写得好与坏,在语文一门科目上就会有几分到十几分,甚至二十几分的差距。

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作文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呢?下面我推荐两个方面,一是由小见大的表述;而是由事见理的表述。

由小见大

世界文学宝库中,有许多名篇是通过描叙日常小事阐明大道理的。即使那些宏大叙事的巨著,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占据大量篇幅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人在一生中也许会遭遇大事,但遭遇最多的还是日常小事,不论伟大平凡,概莫例外。因此,对于写作者来说,从小见大是一项重要的功夫。

怎样做到从小见大?我的回答是,第一在平时练就&34;的眼力,第二在写作时如实写出所&34;。

大道理往往寓于小事之中,小事中却未必都蕴含大道理,因此首先就有一个选材的问题。硬从鸡零狗碎中开发出高论大言,牵强附会,这样的文章最讨人嫌。那么,怎样才能捕捉住真正值得&34;的小事,并且做得恰到好处呢?&34;陆游此言说出了写作的普遍真理。意义只向有心人敞开,你唯有平时就勤于思考宇宙、社会、人生的大道理,又敏于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才会有一副从小见大的好眼力。泰戈尔从一朵野花看到了造物主创造的耐心,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如此写道:&34;同样的一朵野花,一个对宇宙和生命的真理毫无思考的人看见了,是什么感想也不会有的。

写作不是写作时才发生的事情,平时的积累最重要。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活泼的状态,如同一条浪花四溅的溪流,所谓好文章不过是被抓到手的其中一朵浪花罢了。长期以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生活中每遇到触动我的心灵的事,不论悲喜苦乐,随时记录下来,包括由之产生的思考。越是使我快乐或痛苦、感动或愤怒的事,我越不轻易放过,但也不沉溺其中,而是把它们当作认识人生和人性的宝贵材料。这样做的结果是,久而久之,我感到小与大之间的道路

是畅通的,从小见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当然,具体写作时,是要有技巧的,但技巧并不复杂,我认为主要是两条。

第一,对于所写的这件小事,要抓住它真正使你被触动的情境和细节,这实际上是小和大之间的关联点,着重加以描叙,尽可能写得准确、细致、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你被触动是多么自然的事情,他们在此情境中同样会被触动。在这样的描叙中,已经隐含大道理了。

因此,第二,对于从小事中体悟到的大道理,只需做画龙点睛的表述,语言要简洁,切忌长篇大论,要质朴,切忌豪言壮语,最好还要独特,切忌老生常谈。最佳的效果是,读者从你所描叙的小中已经隐约见出了大,而在读到你的点睛之句时,仿佛刹那间被点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由事见理

通过叙事来说理,是常用的作文方式。这样的文章容易写得概念化、一般化,究其原因,往往因为所说之&34;并非作者从亲历之&34;中感悟,而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于是只好概念先行,根据概念编造或推演出&34;来,然后贴上&34;的标签。结果,所叙之&34;必定显得假或者空,成为所说之&34;的生硬的图解。

其实,在生活中,人人都不缺乏由&34;悟&34;的机会,就看是否有心。

请看《习惯说》,刘蓉就是一个有心人。

书房的地上有一个坑,开始时,他踩到那里就别扭,觉得被绊了一下,久了便习惯了,好像坑不复存在。后来,坑被填平,开始时,他踩到那里又别扭,觉得隆起了一个坡,也是久了便习惯了。

一般人如果经历这样的&34;,恐怕都会有所触动,但往往不去细想。刘蓉不然,他认真思考被触动的缘由,就是习惯的力量之大,可以使人觉得坑是平地,平地是坡,于是找出了寓于&34;中的&34;,即&34;。所以,经历某件事,如果你被触动,若有所悟,这时候就要留心。你不要停留在若有所悟的状态,而要把若有所悟变成确有所悟,想清楚所悟的究竟是什么。某个&34;业已寓于&34;之中,你要把它找出来,而且要找得准,真正是这件&34;使你所悟的那个&34;。一个人养成了这样由&34;悟&34;的习惯,借&34;说&34;就不是难事了。

第一要选取真正触动你的&34;,第二要找准你在&34;中悟到的&34;,在此前提下,写作的艺术在于&34;。&34;无定规,最能显出作者的水平。&34;的关键是细节的处理,要把握好&34;的节奏,有节制,有起伏,不妨还有悬念。&34;好比演剧,此时&34;并不出场,但它却是始终在引导着&34;的导演。最佳效果是,通篇是&34;,却已经不露痕迹地把那个尚未&34;出的&34;呈现出来了,因此只须在最后&34;一句点睛的话就可以了,甚至连这句话也不必&34;了,这就好比导演只须在最后谢一下幕或者连谢幕也不必了。

总结

由此可见,作文的精髓就是培养学生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想,以小见大,如实的阐述出来,并加上自己对道理的理解,就可以做出一篇满意的文章。

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