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杜鹃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盆栽(杜鹃的养殖技巧)

导语:多年实践得来的莳养杜鹃宝典,比什么高大上的技术都来得实用

莳养杜鹃,正确掌握施肥量非常关键。一定要突出一个“淡”字,切不可忽视。

我有两株地栽扦插杜鹃苗(西洋鹃),装入花盆放在树荫下莳养。当时只知道这种花喜阴耐酸,其它习性并不清楚。为此,除采取避荫措施和使用弱酸性腐殖土外,每次浇水还兑入些淘米水。

我想,这样一可改变水质,降低自来水碱性,二可增加土壤肥力,满足杜聘的生长需要,杜鹃一定生长健壮。莳养半年后,杜鹛不但一直未抽新枝,而且叶片日渐黄化,特别是顶梢叶片更为严重,几乎成了黄白色。当时,我不知是频频浇淋未发酵的淘米水而造成的“烧苗”,反而误认为是缺肥。于是,又给两株杜鹃各追施了一些马蹄掌沤制的液肥。时隔数天后,两株杜鹛枝梢干缩,大量落叶,再也没有挽救过来。

第一次莳养杜鹃失败,给我打击不小。杜鹃太难养了,发誓以后再也不养。

在后来与养花同行交流中,我谈起莳养杜鹃失败之事。他们告诉我,两株杜鹃死亡是肥害所致。杜鹃多数品种不十分喜肥,尤其是西洋鹃的大部分品种,根系纤细如絮,施肥浓度大很容易伤根。植物的根可以吸水,也可以放水,吸水和放水主要取决于根毛细胞液与周围溶液浓度的大小。

若不懂杜鹃根的特性、结构和其吸收能力,频频施肥或一次施肥过浓,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浓度,根就不但不能吸水和肥,反而使细胞液里的水渗到土壤里去。这样,植株就会因体内水分倒流而失水,出现叶、茎萎蔫现象,直至死亡。

那两株扦插不久的小棵杜鹃本来成活后根系很弱,再长期浇淋未发酵的淘米水和追施肥力很强的马蹄掌水,必定促其死亡。

有了这一指点,我从花市上又购来3株西洋鹏,1株是4~5年生的“五宝珠”,另2株是当年扦插的“凤鸣锦”和2年生的“四海波”。这回我小株不施肥,大株在年初对水20倍左右追施发酵的麻饼、豆饼等沤制的液肥1~2次,秋季在盆面施入少许骨粉,平时定期淋施0.1~0.3%的硫酸亚铁水。结果3株杜鹃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此后5年年年开花。

但好景不长。第六年春,一位好心的朋友将家里陈放多年的一袋硫酸亚铁送给了我。我按往常的做法淋施后,3株杜鹃却突然叶片卷缩,顶梢灼干,继而大量落叶。不久2株小棵杜的先后死亡。我断定是肥害所致,于是找到那位朋友。一问,果真是他将硫酸亚铁和部分复合肥混和在了一起。我回家立即把那株幸存的大棵“五宝珠”杜鹛重新换土,放阴潮处养护,一年后才恢复过来。前后两次养杜鹃的挫折使我体会到,杜鹃相对讲是易遭肥害的植物,施肥宜淡不宜浓。

施肥原则应掌握:(1)1~2年生幼苗不施肥,优质腐殖土肥力可满足要求;(2)3年生以上大株酌情施肥,要以追施植物类有机肥为主(施水肥需对水20倍左右),动物类有机肥及化肥等肥力强的肥料要禁用或慎用;(3)防止频频用肥,积累成害(哪怕每天将淘米水或洗刷奶瓶水灌在一个花盆内,也会“烧苗”);(4)区别植株强弱和品种耐肥力,如西洋鹃中“五宝珠”品系较耐肥,而“四海波”品系不耐肥,做到耐肥品种和强壮者适量多施,不耐肥品种少施,弱株缓施,病株禁施;(5)分清缺肥和病株之间差异,防止误施。

如本来就是因肥大引起的叶片黄化,根部已经受损就不要再轻易施肥,否则只能加速死亡。一旦发生肥害,应局部换土,日灌数次大水,而后停浇数日,适当遮荫,保持湿润,以养为主,约需一年时间方可复原。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