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人何逊因才而闻名他的诗歌为何会被称为(南朝梁诗人何逊)
导语:南朝诗人何逊因才而闻名,他的诗歌为何会被评判为“矫揉做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战乱纠纷不断,而诗人何逊便是出生于这个时期。何逊的诗歌特色是擅长描绘离情别绪,但是也恰恰因为这一点,使得很多文人都批判他的诗歌“矫揉做作”。
何逊的诗歌范围广泛,有《酬范记室云》“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中的借景送情;也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中“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既有着对梅花的惊异之情,也有着诗人的意气风发;还有《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中“旅人嗟倦游,结缆坐春洲。日暮江风静,中川闻棹讴。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
何逊的诗歌之所以会被批判为“矫揉做作”,是有原因的,诗坛中出现的每一种风格都有各自的优劣,今天我们便来解答何逊受到批判的原因。
首先一方面是历史环境造成的影响。何逊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围最为动乱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人们从传统封建思想跳跃到开放阶段的一个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前一个时代是汉代。汉代是一个重视表面,风靡华丽夸张风格的朝代,汉代的文学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是赋,是一种以铺张扬厉为特色的文学。而汉赋的本质其实就是“形似”,但是也因为是刚发展起来,所以汉代文学对“形似”的把握不准确,略微粗糙。长期处于虚幻形式的人们开始于自然产生隔阂,在逐渐清醒以后,人们开始理性看待景观,舍弃了虚浮夸张的内容。
在人们真正认识到现实中的艺术价值时,已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有了汉代的铺垫,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注重自身与外在共同结合,人们开始追求真实的美,注重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民族审美开始共同走向一个新阶段,不仅走向了细腻自然,而且走向了纯净,从对物的肆意张扬,走向了对意境的重视。
而处在这个时代的何逊,他因为受到环境熏陶,擅长描摹景致的细致之处,如《答高博士》中“飞蝶弄晚花,清池映疏竹”,描绘了一幅临近黄昏,蝴蝶依然留恋花间,不愿归去的意境。一个简简单单的“弄”字,便生动描摹出轻盈的蝶儿翩然飞起的景象。而陷入暮色的庭院也因此多了几分生趣,这两句诗生动地再现了夜晚景色的清雅宁静,可以称得上是“形似”。如此的还有《慈姥矶》中“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何逊是六朝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喜爱观察自然,也因此可以描绘出一幅幅真实且细腻的景色。《赠王左丞》中的“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便是在捕捉生活的场景。借用实景,却独具一格的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这边是何逊诗歌的魅力。对于批判他“矫揉做作”,我们从这些便可以看出,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他追求“形似”,创作严谨,擅长的是借景抒情的山水诗,并不是所谓的“矫情”。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何逊自身的性格。何逊性格中孤独意识强烈,他经常在一个人独处的寂寞中品味孤独。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对与何逊而言,耿直是他所特有的,而自卑同样也是他的特点。也许是因为何逊诗人的身份,所以有着敏感的性格。他的诗中蕴藏着大量的清冷之景,很多处都是采用“孤”、“独”、“寂”等字,比如《相送》中的“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送韦司马别》中的“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他也有大量的诗篇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蕴含自身的孤独情绪,比如《下方山》中“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寒鸟、落星、繁霜、苦雾”都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景象,在景物的衬托映射下,一幅凄苦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情因景而生,这是何逊创作的特点。何诗通常都会将山水与自然相融,来浸染孤寂色彩。
何逊也写艳情诗,但是遗留在世的较少。他的艳情诗与普通的也不一样,他的艳情诗中大多表现孤寂,不是简单的抒写主人公之愁,而是渗透着作者的孤单情思。因为他的性格使得他创作出来的女子也是孤独的形象,也隐寓作者之思。作者孤独,他笔下的女子也孤独,也因此多了几分温婉清寂的感觉。比如《闺怨二首》中的“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谁知夜独觉,枕前双泪滴。”意境深幽,却有月影陪伴,寂寞且无奈。何逊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诗中既是在抒发主人公的愁绪,也是在描绘自己的愁绪。在当时的艳情诗大多只是注重描摹美人的姿态面貌,并不注重所谓的内在感情。何逊的艳情诗是一股清流,是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产物,并非是所谓的“矫揉做作”,是对情感的投寄,诗中并有作者的影子,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是理想破灭形成的性格。常言故乡是一个人精神慰籍的桃源,何逊希望共济苍生的理想无法实现,他迫与无奈,转而探索这个真实世界,渴望在现实中寻求安慰,或者说是他想马上摆脱这种消极的状态,希望重振旗鼓,积极面对生活。在《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便有“一官从府役,五稔去京华。遽逐春流返,归帆得望家。天末静波浪,日际敛烟霞。”诗中何逊因为马上回家,心灵有了慰藉的场所,所以他的这首诗笔调轻快,意境明亮,吸引着读者。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何逊的仕途生涯马上进入尾声,他感到空前的遗憾,但是对他而言,其实更多的是轻松,是释然。以后不用再有应付仕途的压力,不用再经营所谓的关系。让他整个人开始充满希望,这也是他这首诗的背景。也解答了为什么这首别诗没有悲伤气氛的疑问。因为可以回家,景色也开始变得美好,鱼儿逆流而进,一派生机蓬勃。故乡的园林、街巷,在呼唤着他,何逊甚至在诗中也开始想象“谷稼”、“桑麻”这样的普通却理想生活,闲逸安逸,在《望新月示同羁》中有“望乡皆下泪,非我独伤情。”《渡连圻》中的“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都是作者在思念家乡,回家的期盼。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帮助何逊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情。何逊的诗中有很多送别诗,怀人诗,说明他对感情是极为珍惜的。在《赠族人秣陵兄弟》中有“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在《寄江州褚谘议诗》也有“五载同衣裘,一朝异暌索。早秋正凄怆,馀晖晚销铄。”诗中的“五载同衣裘”被广泛传颂,时光荏苒,人隔千里,何逊独自一人体会“惨怆”。言心声,才有至情之人,何逊便是如此。
还有便是他因为身世凄寒、才华卓荦,使得他在那段时期开始脱离现实,诗歌创作方面偏向细微的抒情,作品内涵也开始深化,诗中的情感深厚,意境丰富,在《相送》中便有“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这首诗极具代表性,他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个雄浑、凄凉的境界,感染力充足。他借用诗中江波不平的气象来表述内心的百感交集。诗中的“小而境阔,别有高浑之气”,带动了全篇的的气氛,使得文章的气势如狂风白浪一般,预示感情的高了。
何逊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书剑无成,备受打击,同样也是漂泊多年的的感慨以及苦闷。他的各种坎坷心酸涌上心头,意绪沉郁苍凉。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是愁肠百结的艰苦,以及喷涌而出的高昂气势,是诗人在自我咀嚼孤独。何逊的性格也是多面化的,他既孤独,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既软弱清冷,却又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这一切都是理想破灭,错过机遇的结果,当然也有家庭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何逊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风格,为后世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与引领了当时的潮流。这点值得我们尊敬何逊这位诗人。他被一些文人批判成“矫揉做作”,我们经过分析也可以得出,是谬论。何逊诗歌创作的情感表达都是有原因的,并非随意输出的,是性格,也是朝代影响。他的诗歌值得我们传颂。
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