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堆的东西总是舍不得扔(家里的东西太多又不舍得扔掉怎么办)
导语:心理学:家里物品成堆,却又舍不得扔掉,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导语:心理学:家里物品成堆,却又舍不得扔掉,这是一种“病态”心理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生活中,我们在不断抱怨自己房间怎么会堆积这么多东西,但在每一次收拾东西的时候,又要面对自己可能都不会再用却舍不得丢弃的心理,其实这种舍不得扔东西的心理也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而这类人也被称为“囤积狂”,“囤积狂”不仅仅只是不爱清理杂物,他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每一件物品都保持着强烈的感情,即使那些看起来使用时间很短,就像创可贴一样的东西,他们都舍不得丢弃,并且将毫无用处的物品收集起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类人,当他们试图决定将什么物品扔掉时,就好像经历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这类人想的又很多,在做决定之前,会很努力的搜寻记忆,并想方设法的回忆所有与该物品相关的物品,在经过一番周折后,才会努力做出决定。当然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行为,家里物品成堆,却又舍不得扔掉,到最后只会让自己越收拾越乱,这类人实际上是一种病态心理,如何理解呢?
1.断舍离第一整理术考察团在拜访极简主义和整理收纳界的知名人士后发现,清爽利索的生活,和舍弃的艺术关系密切,舍弃是一门技术,我们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扔东西,并非花费在扔东西的上面,而是花在如何下定决心扔东西。毕竟扔东西的难处主要在于和人的本能做斗争,也许囤积就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生活中许多人在购物时,总是习惯性被打折促销所吸引,即使知道他们用不上,却还是会进行自我安慰,心里总想,总有会用的一天,但这样的一天来得太过于遥远,以至于到最后不得不丢弃。而因为大减价或者心情等原因,冲动购买不合适和不需要的东西,用不到或者用不完才是真正的浪费,“断舍离”里扔的东西,更多的是“喜舍”,把东西给需要的人,物品才能真正得得到使用,这样才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浪费。而“断舍离”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2.“囤积”障碍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用,但也不想丢掉的东西,比如很久之前喜欢过的旧书,或者是收纳在盒子中的一些纪念意义的小物件,在绝大多数时间内,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当你在收拾屋子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东西,即使你明白它们已经没啥用了,但你在思前想后,还是会决定不去丢掉。
这样的行为虽然可以让你暂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但如果长此以往,东西不仅会越放越多,你的生活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很有可能,你已经受到了“囤积障碍”的影响了,而患有“囤积障碍”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美国精神疾病学会是这样描述的:患有囤积障碍的人,会把别人认为毫无意义的东西过度保存起来,从而导致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混乱,影响了自己合理使用生活或工作空间的能力。而这类人又和“收藏者”不同,“收藏者”通常是集中于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食物,并且会对自己的藏品进行有组织的收纳和展示,而“囤积障碍者”的人会保存一些他们觉得将来可能需要用到的东西,这些东西通常是他们自己认为最有价值和情感意义的。
3.“害怕”处理生活中有些人在扔东西的时候,总是会有拖泥带水、藕断丝连的心态,他们会把旧东西放置到一起,然后去思考哪些该扔哪些不该扔,而这样的行为最终往往都很难下决定,因为都很舍不得扔。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重要的不是过去的回忆,而是经历了过往而存在于当下的自己,虽然这句话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反映了现在的一些现象。
其实“害怕”处理问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不想扔东西是为了预防在将来有一天会用到,但实际上,这一天却很难到来,即便是真的来了,大多情况下还是会因为没有找到而去再买新的。可能有的时候,我们所积攒的东西真的没有任何用处了,但又很占地方,却不知道怎样处理,这种时候你可以考虑将其变成有意义的物品,将它们给更需要的人,比如将废旧的衣物送到专门的衣物回收站,这样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麻烦,还能帮助到别人。
小编总结:生活中那些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拥有它,就觉得它很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别人的东西时,会觉得是垃圾并且扔起来丝毫不心疼的原因。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节约,而这类人从小就受到过“不要浪费”的教育,他们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喜欢囤积,让过多的没用物品挤满自己生活的人不一定具有这种美德。如果我们买错东西了,就需要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不是为了证明失败勉强使用,要么就放在自己一直看不见的地方,心安理得的等着也许将来会用得着的机会,来证明自己没有买错,但这样的做法只会让错误一直惩罚自己,跟别说吃一堑长一智了。要知道大胆的断舍离,让自己吸取教训,不要成为沉没与成本的俘虏,在之后的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请记住,止损才是最大的赢。
不知道大家对此还有什么看法?不妨将你的想法评论到下方,跟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