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议罪银是什么意思(议罪银怎么废除的)

导语:康乾盛世的恶毒之花——议罪银制度

中国古代的盛世不多,拿得出手的也就“文景武”、“贞观到开元”以及“康雍乾三代”这几个大一统王朝所缔造的盛世,其他的要不短暂要不就是还处在乱世之中。恰巧的是,毁灭这个盛世的恰恰是这几个相当不错的帝王。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唐玄宗的“骄奢淫逸”,而毁掉中国古代最长盛世的也是这位“十全老人”乾隆大帝,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议罪银制度。

议罪银最早就是“罚奉”,一般就是扣除几个月或者本年度的基本工资,而明清的公务员工资是出奇的低的。雍正时期有了“养廉银”制度,而且其施政刚猛,对于吏治十分严苛,整个雍正朝到乾隆前期,清政府的腐败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可是,到了乾隆朝的中后期,皇帝的私欲在盛世美景下越来越膨胀,这成了盛世崩塌的开始。

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基本上有点历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但任凭他的“十全武功”花费巨大,但那也是国库的钱,而支持乾隆奢侈生活的其实是他的内库,相当于皇帝的私房钱。而管理皇帝私产的内务府多数都是腐败的混蛋,这让喜好全国旅游的皇帝怎能高兴?依靠臣子年节上供?一是年节不是很多,二是收的太多形象不佳(还得回礼)。对于乾隆这么好面子的人,当然不能常用了。直到那个人的出现。

乾隆41年(1778年),钮祜禄·和珅出任内务府大臣,而和珅正是将“议罪银”制度化的人。

以前的罚奉,决定权在吏部,由户部追缴,并上缴国库,对,是国库,和皇帝没关系。而议罪银直接由军机处负责,不纳入国家财政,最重要的是它不透明,只有少数人知道。因此,在和珅的提议下,皇帝将议罪银制度化,并将其范围大大扩展,从亏空这样的大罪到奏折错字的小错,一并划入处罚范围。

这项制度一推广,聪明的贪官们看到了曙光,说是处罚,不过是一次向皇帝暗地里上供的好机会而已。于是开始就有人主动阐明自己的过错,主动交钱。这些钱最后落在谁的身上?当然是老百姓了,这一下子就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而皇帝碍于面子,拿了人家的钱,有些事儿难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

纪连海先生在《正说和珅》中提到“议罪银”时说:“您要犯罪了,您拿一笔钱交到皇上这儿,然后乾隆一看,本来应该流放你10年的,算了,流放你3年,您把钱交我这儿就行了……这个议罪银制度好,您敢说您的一生不犯错误?所有的大臣还没犯罪呢,先把钱交给皇上。皇上,这是我的钱,我存这儿,将来我犯错的时候从这儿直接勾。您就甭朝我要,我都先存在您这儿了。”

通过史料记载,最多的一次议罪银高达三十八万四千两,在乾隆朝最后的近二十年中,皇帝从贪官手里拿到的银子很可能近千万两,极大丰富了皇帝奢侈的私生活,而和珅用过议罪银得到了皇帝的极大信任,成为了乾隆朝的头号红人,中国古代第一巨蠹。

其实,时至今日我们能够看到,“议罪银”的坏处不胜枚举:首先,以钱赎罪破坏了国家法律的公正性,使得许多官员可以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加剧了清廷的腐败,而且腐败成集团化趋势;第二,“羊毛出在羊身上”,官员们为了筹措“议罪银”只会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商人,造成社会动荡,乾隆后期民变不断;第三,官员的录取也以敛财、行贿多寡为依据,行政能力被忽视,使得政府官员素质下降,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之势。

所以说,腐败是动摇执政根基的罪魁祸首,而将腐败合法化这绝对是执政者乾隆皇帝的最大败笔,和珅再建议,毕竟决策权在你的手里。虽然在乾隆死后,嘉庆迅速处理了和珅,并充盈了国库,但和珅留下的腐败体系却无法根除,不仅结束了康乾盛世,也让清帝国迅速衰败直至灭亡。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