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鸣虫都是什么样的人(鸣虫怎么玩)
导语:玩虫的人常说的八句黑话,没想到鸣虫界的讲究也如此之多!
无论是玩儿斗虫还是鸣虫,北方都是老大哥。
纵观近代民俗历史,斗虫以河北山东为好,繁育冬季鸣虫也是滥觞于北方。
再加上众人皆知的玩儿虫的大咖——王世襄先生,就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儿。任何一个行当要出一个冒尖的人物,都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一旦出了这么一位人物,他周围就会汇聚一帮高水平的徒友,那么整个行当就又拔高了一次。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看我养虫,才想起来买一两只玩玩。而大多数北方虫友早就养成了习惯,初秋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要么把老盆拿出来做好清洁,配好过笼、水碗、食碗;要么把葫芦擦干净,试试口盖松紧,检查检查砸底状态如何。
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准备呢?要知道,北方的朋友要养可就不是一只两只的了,据我所知,少则一个班,多则一个排,还有个别大户养一个连。
所以说,玩虫还是北方底蕴深厚。每一个底蕴深厚的行当,都会形成一套行业内的专有名词,有点“黑话”的感觉,每一个像我这样的南方人在学养虫的过程中,也得学点北方老炮玩家的“黑话”,才有了入门的样子。
这一期,我们不涉及盆养的的虫,尤其是斗蟋,仅对冬季鸣虫的一些术语做一些浅谈。
份虫,份房
蝈蝈份房
这是地道的北京说法,“份”说的就是人工培育鸣虫,份房就是培育鸣虫的场所,份房更专业的叫法叫做“罐家”。按照王世襄先生的说法,份虫的做法三四百年来没有太大差别。
黑虫、油葫芦,蛐蛐、白虫
红眼紫青
红眼冰糖
黑虫和油葫芦是一种虫的两种叫法,虫谱上说油葫芦“似蛐蛐而大”,它们比蛐蛐大的多,自然界有,也有人工繁殖的。黑虫,顾名思义,浑身黢黑,就连肚子都是黑的,和蛐蛐的白肚子不同。最后说说读音,北京话读作油胡lū,或者油胡lǔ。
宽泛的说,蛐蛐和白虫也是同一种虫的两种叫法,就是蟋蟀。按北京的养法,田野天生的蟋蟀叫蛐蛐,它们善斗,所以我们常说“斗蛐蛐”。份房人工孵育的蟋蟀只为听它的鸣叫声,这就是“白虫”,也因为它们腹部雪白得名。
初冬时节人工繁殖的白虫
金钟,马蛉
解放前卖金钟的虫贩子
金钟是北方的叫法,就是南方说的马蛉。清代富察敦崇在他的书里说:金钟儿产于易州,七月之季,贩运来京。易州就是易县,今天河北保定一带。近代北京秋日卖金钟,多称来自十三陵。南方说的金钟与之大相径庭,所以为了区分,现在叫“黑金钟”和“绿金钟”。
上为黑金钟,下为绿金钟
砸底
以上这几种虫都是穴居虫,终其生不离土壤,为了适其习性,让虫趴稳了才能更好的振翅鸣叫,所用葫芦皆垫土底,就是人们常说的砸底。砸底还是挺有学问的,不是我一句两句能说清的,有需要砸底的还是交给熟识靠谱的老把式吧。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蝈蝈和扎嘴是缘枝类的虫,也就是在树枝上生活的,养它们用的葫芦是不需要砸底的,缘枝类虫具和穴居类虫具没法换用。
膀子
这个词是挑蝈蝈的时候最常说的,新入坑的朋友总闹不清蝈蝈的膀子在哪里。其实膀子就是翅膀,说是翅膀但不是用来飞的,是蝈蝈的发音翅。
衍生出来的说法还有宽膀和高膀,这类膀形出好叫声的几率比较大:
1、宽膀,就是发音翅的顶面比一般的要宽;
2、高膀,就是发音翅抬的比较高,远离虫的腹。
翅子
扣壳翅子
除了膀子还有翅子,说实话一开始听真的挺绕的,慢慢熟悉了也就不会混淆了。翅子常常是说油葫芦的,也就是黑虫的。翅子这词是形容油葫芦的品相好,翅膀宽,出好叫的几率大。还有个关于油葫芦的词叫“长衣”,说的是翅膀长,长的能盖到虫的尾部。
本叫,点药
本叫就是虫子天然的鸣叫声,京津地区玩儿蝈蝈的朋友,对虫的本叫以頇(hān)叫为上,也就是及类似青蛙叫声的;保定地区早年大家喜欢亮叫,略接近夏天的蝈蝈的叫声,追求响亮。
点药就是在虫的翅膀上粘上“药”,“药”类似信封上的火漆,点好的药在翅膀上就是一个朱砂红的小点。点药可以用在蝈蝈、扎嘴这种大虫身上,也可以用在黑虫、黑金钟身上,也有更厉害的高手给黄蛉点药。
点药这个方法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但是符合声学原理,通过不同位置的重压改变上下膀的缝隙大小,达到调节音量的作用。
王世襄老先生说古琴名宿管平湖最擅长点药。京城曾经有一只大翅油葫芦,翅膀的宽与长都是十几年内未见的,但是振翅却不发音,管先生在翅尖点药使得翅膀接触摩擦,原本的哑巴虫变的“有异音如串铃沉雄”。
不冤不乐
最后说个北京俚语——不冤不乐。
民国时候,爱虫的京城玩家们为了能让虫有个好叫声,精心饲养,耐心点药,为的就是到了茶馆不可甘居人下。
茶馆有人怀中有好虫,大家就一定移座相就,与之较量。要是稍败下阵来,就要出入份房寻找,再或者回家机关算尽的去点药,日日夜夜,竟无宁刻。
这就是“不冤不乐”。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小林的长物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