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苏轼写江南(苏轼写江南的诗句)

导语: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七绝《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苏轼诗集》卷二十九,p1525)

简注:

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人,宋代著名画家,与苏轼是同时代人。苏轼所题的是李所画的秋景寒林图。

(一)野水,野外的河水。欹倒,倾斜。霜根,经霜的老根。

(二)斤斧,斧头。创夷,砍伐。不是二句,若不是画家独入溪山观察实景,怎能作出如此百尺长枝之画。挂猿枝,李白诗:猿影挂寒枝。

散绎:

(一)

溪水岸边呈现水涨水落留下的印痕,

稀疏的林木倾斜,露出经霜的老根。

水面上有只小船,不知他驶向何处?

他家定在江南岸黄叶飘落的小渔村。

(二)

林中树木总被人们用利斧滥砍滥伐,

没谁能见过如龙蛇夭矫的百尺长枝。

若不是画家独自亲往深山考察实景,

谁能画出这曾经猿猴戏耍的长树枝。

品读:

这是题秋景寒林图的两首七绝,作于元祐二年(1087),时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制知诰,常有机会与艺术家们交往,所以这一时期,他的题画诗特别多。

第一首。

首句写秋水涨落后在岸边留下痕迹,写得细腻。次句写经水冲刷,老树露出了树根,一个“霜”字,秋意满满。这两句是对画面的描写。画中还有一叶扁舟,作者从小船着笔设问,又来一句似答非答的警句:家住江南黄叶村。隐寓着这就是舟中人的最后归宿之地。这既是舟中人语,更是苏轼自己憧憬所在,他新安的家就在常州那处“黄叶村”。此时作者已与画中人合而为一,浑然莫辨。第三句的“归”,点明去而不来,意境深远,顿使全诗神采奕奕,堪称神来之笔。

这首诗,形神俱备,正如作者评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二首。

这首诗阐明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观点。“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艺术家必须深入现实生活,只有通过亲身的观察实践,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来。这一观点,竟然也完全符合现代文艺创作理论。

以下,还有几句诗外语。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诗句似乎说明,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北宋之前就严重地存在着。对树林的滥砍滥伐,以至于让人们都不能看到如龙蛇夭矫之姿的漂亮美观的长树枝了,只有到深山中才能寻到。以此观之,把苏轼称为是“最早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好像也并不为过。最起码,他对过度砍伐森林的错误做法很不以为然,他主张尽量保护大自然的原生态,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附图:苏轼诗意图,秋水寒林。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