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孩子们争吵言行不一致该如何沟通(孩子们争吵言行不一致该如何教育)

导语:孩子们争吵,言行不一致该如何?

“我们家孩子在家经常打架,分分钟就打起来。“ 我经常听到一些爷爷奶奶或家长如此吐槽。家里多个孩子难免孩子们之间不会产生矛盾。我家儿子十岁,女儿四岁,年龄相差这么大,也时常会出现一个哭,一个不让的情景。

一,孩子们争吵怎么办?

在《正面管教A—Z》里介绍了如何对解决孩子们的争吵。

第一,要“同等对待孩子”,多用“孩子们“ 这个词。比如两个孩子在打架,那你可以说,“孩子们,你们还要打架的话,那就去另外一个房间或去外面。“

再比如我儿子喜欢吃外面早餐店卖的八元一个的菜饼。女儿偶尔喜欢,大多数只吃一点点。儿子有时吃两个有时吃一个。我以前都是买给儿子吃,然后让儿子给些女儿吃。但是就会出现,一个想吃,一个不太愿给那么多。今天,我就采取同等对待方法,给他们分好,两个给儿子,一个女儿吃。只有等女儿不吃了,儿子才可以决定是否吃妹妹剩下的。于是孩子们没有出现矛盾。

第二,专注于解决方案,让孩子们自己想出办法。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通常可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想出的方法可能与大人不同,但是会想出很多。他们自己达成了约定,自己遵守,这样孩子们不会感觉父母偏袒一方,也可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两个孩子争夺一个玩具,或者玩游戏机。如果孩子们差不多大,你就可以说,“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想到了办法你们再来玩。” 一直要到孩子们达成了协议,然后再让他们玩。

如果像我们家这样,一大,一小,小的无法想办法,可能就要大人参与。有一次我家两孩子抢那个很大的玩偶小黄人,家里也只有一个。开始是各种方法都不行,反正是哭声一片。最后,我说,“你们一人牵着一只小黄人的手,一起带小黄人玩。“两小孩就就这样不闹了,或许是感觉到公平。

二,孩子言行不一致该如何?

人有两种语言,一种是嘴里说的语言语言,一种是行动的语言。那么要了解我们的孩子,我们就要多观察他,而不是不单单看听他说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要观察行为,而不是言辞。” 因为人们经常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行为才是检验的依据。通过观察关注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言辞,对相信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孩子说出去玩之前会把房间收拾好。但是你发现,人已经出去了,房间里面还是一团糟。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可能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说,“我真是没法信任我的孩子”。我有时候也会遇到遇到类似的问题,我虽然没有说不信任孩子,但是我心里真的是不信任。书中讲到我们应该在孩子出去之前,就检查他的房间,让他做好这件事,再出去。要持续坚持这样做,孩子慢慢地就会形成一个出去之前,收拾好房间的习惯。

今天我家儿子也是言行不一致。傍晚时我叫他去做作业,他信誓旦旦地说, “我会加油的。“ 然后关好房门。

当我洗完菜,炒了菜,去房间看时,他什么也没做,只画了几笔,然后我开始生气,唠叨。

其实当我在厨房听他说完,我已经在犯嘀咕:他真的会做吗?但是我没有进他房间,去确保他开始做作业。

我为什么不进去?或是及时去看他是否在做呢?因为我觉得那样会暴露出我不信任他。而不信任孩子,我认为不好。不信任孩子也会让我产生内疚感 。我会想起自己童年就不喜欢父母这样的行为,这样不信任我。我从小到大都是言行一致的,但是儿子并不是,所以我的方法是错误的。我要及时检验孩子的行为,要持续坚持下去,孩子以后才能做到了言行一致。

要孩子做到言行一致,父母对孩子的承诺和说的话,要做到言行一致。比如,你说“我只洗桶子里的衣服,然后,又担心孩子穿脏的衣服去上学,你又去房间里找出他的要洗的衣物。这样就是言行不一致了。孩子马上就会明白这怎么回事,然后他这个习惯是改不掉,还是会把脏的衣服放在房间。

再比如,我经常叫儿子把零食包装袋扔垃圾桶,不要放桌子上或者沙发上。然后,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很顺便,就帮他把垃圾拿到垃圾桶里。于是至今他还是很多时候,包装袋没放垃圾桶。其实我只要每次坚持让他把包装袋放垃圾桶就可以。孩子慢慢就会养成习惯。

孩子们的言行一致,需要父母为榜样;孩子们争吵了,需要父母同等对待,智慧地放手及明智地参与。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