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咏蝉唐虞世南(咏蝉唐骆宾王古诗)

导语:三首“咏蝉”诗,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谁能称冠

炎炎夏日,总能听到树梢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蝉,这个夏天最热烈的歌者。

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

饱而不食者蝉也。蝉立高枝、饮清露,率性纵情,乃高洁之士。

蝉因此入诗入画,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

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所以,籍蝉自喻,“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

尤其是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是以,李商隐的《蝉》,是牢骚人语。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与骆宾王、李商隐不同,虞世南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虞世南的处世之道。不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可见其老成谨慎、自知之明。

所以虞世南的诗里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蝉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正像曹丕在》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三位诗人地位、际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亦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半卷诗词

一首诗、一阕词、一幅画

本文内容由小开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