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行为的培养(幼儿日常健康行为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导语:招教考试幼儿教材教法二十二:幼儿健康行为培养
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被视为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探讨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幼儿知识经验较少,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若我们能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一、通过感知讨论有关健康的知识,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知水平
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不仅有利于他们形成对健康的积极态度,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与幼儿健康教育相关的信息,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运用周围环境中各种有教育意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将与健康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感知、关注的范围,在幼儿感知后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如:在午餐后引导幼儿照镜子发现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漱口的意义。
二、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帮助幼儿获得健康的行为方式
幼儿通过感知讨论知道了为什么做、应怎样做,还要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获得相应的行为方式。教师要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反复练习,在愉快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的操作练习不应是机械的、枯燥的,而应是有趣的、游戏化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幼儿的兴趣与正确的规则相结合,才能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进而转化为自觉的健康行为。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注重幼儿主动的活动和他们对过程的体验,促使幼儿将知识经验同化到他们的认识结构中去,掌握健康的行为方式,并且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产生新的认知动力。如当幼儿了解了简单的预防感冒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34;的游戏,提供自制的针筒、药瓶等,让幼儿将自己生病的体验通过游戏反映出来,懂得要经常锻炼身体,天气变化要增减衣服,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等。操作练习的方法也有很多,如利用显微镜帮助幼儿做简单的实验,比较洗手与不洗手的区别,从而鼓励幼儿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三、通过有效的强化方式,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
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健康行为是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的关键环节。幼儿通过感知和练习可以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并产生一些与教育要求相符的健康行为,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这些行为和认识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对于良好的健康行为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加以强化,否则这些良好的行为就难以得到巩固。如:在幼儿初学漱口时,能根据要求认真进行,而在一段时间后漱口就流于形式;体育活动的一些规则在起初建立时幼儿能认真执行,渐渐地就会淡忘,所以,有必要为幼儿提供和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良好的习惯。
强化、巩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包括表扬、鼓励、赞赏或微笑等,进行精神的强化。如给予认真漱口的幼儿以赞许,为大家树立榜样;也可以用物品和标记进行物质强化,如以记录表的方式评选健康娃娃,用好孩子标记强化幼儿的健康行为等。
在选择强化方式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个体差异做出选择。如年龄小的幼儿对物质强化的反应比对精神强化的反应更为强烈,那么教师就应当多选用物质的强化方式,奖励给幼儿喜爱的玩具、红花、五角星等。而大孩子更看重教师的肯定、同伴的赞许,那么就应多选择精神强化。还有一些强化可以用暗示、语言、动作来进行。如将正确的持筷动作画出来,贴在活动室内,以便幼儿随时对照检查。此外,教师还应对各种强化的方式以及幼儿的反应加以观察、评估,以便总结、归纳出能够有效巩固幼儿健康行为的强化方式。
总之,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也是不断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改进教育策略与教育方法。
本文内容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