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方以智后人(方以智墓怎么样)

导语:“真孝子、真忠臣、真才人”方以智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出自明末著名的文化世家桐城桂林方氏。

明成化元年(1465),四川监察御史、都谏王瑞听闻方氏六世祖生的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于是在其门楣上题词“桂林,族乃大”。桂林,折桂如林,折桂即蟾宫折桂,这里是赞扬方氏科举及第的子弟很多。

曾祖父方学渐虽是布衣,但学识渊博,主持结社讲学二十多年。祖父方大镇、父亲方孔炤均中进士,为官清廉,著述颇丰。外祖父吴应宾亦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为知名学者。母亲吴令仪琴棋书画皆精。

师傅王宣、白瑜亦均是知名学者。祖父方大镇引《易传》“蓍圆而神,卦方以知,藏密同患,变易不易”,给孙子取名“方以智”,意谓“方正而智慧”。

真孝子

方以智为人子孝,最典型的当为怀血疏救父一事。

明崇祯十三年(1640)正月十三,在湖广巡抚任上的方孔炤遭人挟私报复,被逮入狱,将处以死刑。三月,于上一年中举的方以智上《请代父罪疏》,详细解释事情原委,请求代父受死。崇祯考虑方以智殿试在即,拒绝了请求。

三月二十日进士及第后,方以智怀血疏于朝门外请求百官代为上达,至崇祯十四年七月,终于感动崇祯,释放方孔炤。崇祯帝感叹:“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史实证明,崇祯没看错人。

方孔炤逝世后,方以智庐墓三年。

方以智草书书法

《庐墓考》,方以智辑撰。我国古代礼制繁复,丧礼为其中重要一种,庐墓又为丧礼中的重要一种。古人于父母逝后,服丧期间在坟墓旁搭盖小屋居住,以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桐城方氏忠孝传家,于庐墓之礼遵奉极为严苛,方以智自幼即受到祖、父的亲身教诲,如明崇祯二年(1629),方以智曾祖母去世,时年六十九岁的祖父方大镇“哀慕丧次,不异孺子”。

正是在这种怀祖尊先、黾勉孝悌的传统孝文化熏陶下,年轻的方以智检觅典籍,辑撰了本书。全书分前后汉、晋东晋、南北朝、唐、宋南宋、元、明、同郡、列女九类,前七类主要择自史籍记载有庐墓行为的二百九十三人,加之有庐墓行为的同郡八人、列女十三人,共三百一十四人,撮述其事略,并于每类后集中予以评论。

真忠臣

方以智为臣下忠,主要体现在三件事:拒降农民军,拒降清廷,自沉惶恐滩。

崇祯朝,翰林院检讨方以智积极建言献策,多得崇祯褒奖。崇祯帝自缢后,方以智哭灵于东华门,并投井,未成功。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三日,方以智被农民军俘获,始终不肯投降,备受拷掠,以致两个脚踝骨都裸露在外。四月十二日夜间,伺机得以逃脱。

南明永历小朝廷苟延残喘,在清军的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因拥戴永历帝即位有功,方以智官拜东阁大学士,但屡遭排挤、打压,有志不得伸展。

为躲避搜捕,永历四年(1650)方以智改易名姓,逃入深山,躲在当地士绅家。后被人举报,为不牵连他人,方以智剃发披缁,主动来到清军将领马蛟麟帐前。面对被逼迫出仕,方以智毫无惧色,宁可选择受死。马蛟麟见劝降无望,应允方以智逃禅。

逃禅,指遁世而参禅。方以智拒绝投降清廷,选择逃禅。明亡后,至逝前,除禅修外,方以智一边读书、思考、撰述,一边从事反清活动。若仅看作一般的“出家”“为僧”,便是大大低估方以智此举的意义。

方以智画像

方以智先后住持过多家寺院,讲学交游频繁,暗中从事反清活动。其间,清廷两次征召,均被方以智以出家为词推脱。清康熙十年(1671)年春,方以智牵涉进反清事件“粤案”中。当时有人劝他远走避祸,他坚决拒绝,毅然自投庐陵监狱,于是被作为政治要犯,解往南昌,后又转解广东,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的惶恐滩。

惶恐滩即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滩,位于江西省万安县境内,在距万安县城5公里的江面上,于赣江十八滩中最为险要,江水湍急,暗礁林立,令人望而生畏。不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万安水电站建成后,这些险滩已不复存在。

方以智自沉惶恐滩,远慕文天祥,近学五世祖方法。明初靖难之役后,任职四川按察司断事(主管一省司法刑政长官的属官,六品)的方法效法其师方孝孺,不尊燕王朱棣为新帝,被逮,解往京城。船至望江,方法整肃衣冠,北向拜父母之邦,拜毕沉江而死。

真才人

方以智作为才子,博学宏通,多才多艺。方以智曾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用五年时间将诗词文赋的创作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以十年时间为国家建功立业;再以十五年时间攻读经史,考古究今;五十岁以后专心学《易》。

方以智字画

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候去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什么大过错了。”(《论语·述而》)方氏诗书传家,累世习儒,自曾祖以来四世研《易》,方以智与其父方孔炤合撰《周易时论》,自撰《易馀》。其易学集家学之大成,集邵雍、二程(程颢、程颐)、朱熹、蔡沈之大成。

方以智精诗词歌赋,擅书画琴棋,通医卜星相,学识渊博,思想精深博通,集前贤之大成,开后世之先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方以智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如早年曾向西洋传教士毕芳方济请教宗教与西学,晚年与汤若望讨论历法。

方以智在哲学、天文、物理、医学、语言、文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卓越的建树,其思想高度、学术贡献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罕见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是中国十七世纪时代精神的重要的侧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杰出人物之一。

方以智一生著述极其宏富,近200种。然而由于其明遗民身份以及清廷文字狱的残酷,其著作多遭禁毁。三百年来,除《通雅》《物理小识》流行较广、《药地炮庄》间有流传外,一些著述散佚湮没,幸得方氏后人以家传抄本形式世代珍藏,一脉孤悬,不绝如缕。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