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器
为何唐代有那么多人选择晚婚呢(唐朝晚婚)
导语:为何唐代有那么多人选择晚婚
古今中外,男婚女嫁都算是人生大事。在中国传统的礼法观念中,婚姻被视为&34;。《周礼·地官·媒氏》中提倡&34;,但是人们对自身生理认知却提前很多岁,这导致古代女子一般在十五岁左右就可以生育子嗣,男女早婚的现象比较普遍。到了唐代,有关法定婚龄的规定最早出现在唐太宗时期,规定结婚年龄为男二十岁,女十五岁以上;到了唐玄宗时期,又将法定婚龄降到了女性十三岁以上,男性十五岁。而且,唐代对于尚属于生育年龄的丧偶男女提出了鼓励再婚的号召。为了增加人口、鼓励人口再婚育,还将其作为考核官员升迁的标准。那么,为什么在这些政策之下,结婚年龄反而升高了呢?
一、社会环境与变迁
唐中后期安史之乱使得社会离乱,正常的婚姻嫁娶在社会动荡面前受到了不少的冲击,影响到民间的婚嫁生活,使得婚龄不降反升,出现了与法律规定相反的情况。
二、经济方面的因素
从很多历史文献中我们发现,唐代婚礼对仪节要求很高,一个中等家庭办一次婚礼也难免倾家荡产,更何况普通百姓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男女的婚嫁。
唐代彩礼图
唐代婚嫁场面
三、礼仪习俗的因素
按照唐代的礼法规定,父母丧或者夫丧均为&34;。在倡导孝亲观念的文化中,‘‘居丧不婚’’被视作天经地义,长达三年的守丧期往往会造成适龄男女的婚期被推迟,所以礼制也是造成一部分人晚婚的原因。
综上所述,唐代晚婚的原因主要受社会环境,经济和礼法的影响。这与当代的婚嫁影响因素大致相同。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婚前性行为与同居现象的普遍化,使得婚姻逐渐背离了其本来的责任属性。
大家认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吗?真诚的期待各位网友的批评与指教!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