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裴頠裴楷(裴楷是个什么样的人)

导语:风光出道落魄收场,裴楷用戏剧的一生证明,人生得意莫尽欢

裴楷(237-291)

裴楷出身于世家大族河东裴氏,父亲是曹魏的冀州刺史;

堂兄裴秀,是西晋的开国重臣;

裴秀的儿子,也就是裴开德大侄子,就是前面介绍的那个写《崇有论》的裴頠。

【按:有意思的是,裴楷被东晋评为中朝(西晋)名士,裴頠却没入选。】

裴楷少年时代,就与王戎齐名。

长得帅,英俊潇洒、气质高迈;时人谓之“玉人”。

又博涉群书,特精理义,尤精《老》、《易》,善于清谈,听者忘倦。

裴楷作为西晋一流的名士,其风度直到东晋还在为人称道,东晋绘画大师顾恺之,还曾经专门根据后人描述,为他做画像。

那么,我们揣摩他的内心世界,主要的看点,还在于他是怎样落实这个“贵无论”的。

1、裴楷的社交生活:

先看他的社交和私生活。史书上说他:性宽厚,与物无忤。

一则:石崇,就是那个著名的与人斗富的石崇,向来自视甚高。

有一次他请客,有个人酒席上喝大了,“酒壮怂人胆”,对他说了很傲慢无礼的话,他受不了了,事后想要报复这人。

裴楷说:“是你自己招呼人家喝酒,喝多了本来就可能酒后失德,然后你又以人家无礼来苛责人家,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石崇只好罢了。

【按:这是裴楷对那个得罪石崇的人的厚道,也是用厚道来劝喻石崇。】

二则:裴楷也有好多物欲,也仰慕荣华富贵,时人为此少之。但是裴楷和一般人又不一样。

史书上说,裴楷喜欢到王公贵戚的门上游走,看到人家有什么好东西,什么豪车、好马,古董玉器之类的,爱不释手,就向人家伸手要过来。

但是,自己弄回家把玩欣赏一番以后,又随手送给了穷亲戚穷朋友。

又,自己曾经费心思经营了个别墅,他有个堂兄来参观,喜欢的不得了,裴楷就随手送给了他。

又,西晋的梁王、赵王,非常富贵,裴楷就拉下脸来,请求他们每年给他百万钱,然后拿来送给自己的穷亲戚。

有人因此讽刺他,他说我这是:“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按:此语出《道德经》。我也不大能够理解裴楷这种“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行为,既然是天之道,那就要“天”(自然)来执行,裴楷的做法,有点刻意的成分。

史书上说他“行己任性”,但我觉得这话没说到位,“行己任性”的背后,还有“为而不恃”。

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的欲望、爱好,不否定,不装,不拒绝;但是也不把控。

否则就令人讨厌了,也就难以做到“与物无杵”了。

“为而不恃”,才是裴楷心中的“无”的本意。

引申一下现代的一则神韵上类似的案例,与裴楷的作为相呼应。

辽宁海城大悲寺的住持妙祥法师,他主持下的大悲寺,持“金钱戒”。

如这座寺院要搞很多基础建设,又要养活很多僧众吃穿,但是大悲寺只接受信众捐献人力物力,但是不要钱。

仔细玩味,钱和物有啥区别呢?

物是现实的需要,如钢筋水泥,需要盖房子就有用,不需要了,或者多了,就没用。

钱则不一样,可以长期把持占有。所以,相比于钢筋水泥,钱,更容易引起把持欲,贪欲。】

我把裴楷归入逍遥派,是因为他还是持“名教中自有乐地”的。那他遇到那种不受名教约束的人,不会发生冲突吗?

阮籍母亲去世了,裴楷去吊唁。只见阮籍醉酒、披发、箕踞而坐,不哭。

裴楷只管按照吊丧的礼仪:哭,吊问。

人问阮籍不为礼,你为啥还要为礼?裴楷说,他是方外之人,我是方内之人。各得其便。

【按:方内方外,是《庄子》里面的概念。方内之人,就是有对人间情欲有执念,为此而不得不遵守人间规范。方外之人,则是虽有情欲,但是不在乎得失,所以能不遵守人间规范。方,就像个房子,说难听点,就是“牢笼”了。

但是,裴楷虽然自称方内之人,但是他对于吊丧之礼,大概不会觉得是“不得不”,而是觉得“顺情自然”。否则岂不是自己找无趣?!】

2、裴楷的仕途生涯。

裴楷在社交和私生活上的行止,很是“逻辑自洽”。再看看他的仕途。

在司马昭时代,贾充主持改定皇家律例,裴楷还很年轻,就在里面帮了很多忙。

后来钟会把裴楷和王戎一起举荐给司马昭,钟会认为,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最后司马昭选了裴楷做宰相身边的郎官。

晋武帝司马炎开朝的时候,裴楷又因为一件事情,一下子赢得了司马炎的欢心。

司马炎找人占卜,看西晋能维持多少年?结果得了个答案:“一”!

这让晋武帝脸色很难看,群臣也大惊失色,但谁也说不上话来,这大概是西晋第一大尴尬了。

结果裴楷站出来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按:占卜的主题本来是国运时长,结果得到个“一”。是指一年?还是一代?怎么解释都难听。

但是裴楷把解释的角度给转移了。

他的解读,语出《道德经》,“一”的意思是“道”,引申意思是司马炎得到了安定天下的“定海神针”。

解释角度一转,变成了大吉大利,一下子解除了尴尬。】

于是一再升迁,最后升到侍中。侍中的地位,在西晋相当于有实权的宰相了。

【按:据说裴楷在整个升迁过程中,是一直有谦退风度的,升迁是迫不得已,司马炎太爱他了。】

但是,裴楷在朝中的作为,似乎并不限于上述耍小聪明抖机灵的作为,史书上记载裴楷的两个闪光事件:

第一,弹劾贾充。

晋武帝司马炎有一次问朝臣,本朝为政,有何得失?

裴楷对曰:陛下的为政之德,之所以还没有达到尧舜的水平,就是因为贾充之流还在朝中做大官。

您应该按照贤能的标准选人,以显示您的公正。而不应该按照私恩选人。

【按:前面已经说过,贾充充当了司马昭弑君的白手套,对西晋禅代曹魏,可算“居功至伟”。

但贾充这种做法,显然是一种政治投机行为,前文已有说明。

他的为人,即使不算大奸臣,但起码也是个利欲熏心的歪人。

他身为当朝司空、太尉,却一味讽劝晋武帝苟且偷安,不思进取,阻挠南伐统一大业;

又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采用不正当手段,让自己无德的女儿贾南风做了太子妃,埋下西晋亡国的伏笔。

所以,裴楷说晋武帝司马炎以私恩授受,用人不正。

西晋开朝,因为有贾充、冯紞、荀勖、何曾等一辈歪人、伪君子当道,政治风气就被带歪了。

裴楷的弹劾,是切中要害的。】

第二,西晋统一中国之后,晋武帝也想征求些长治久安之策,

裴楷纵论三皇五帝以来的上古为政之道,下及两汉三国的兴衰得失。

讲得有板有眼,听得皇帝和朝臣们都纷纷叹为观止。

【按:这是裴楷用自己的才学给皇帝上课。】

如果说司马炎在世的时候,裴楷还能以正道时不时讽谏皇帝的话。

晋武帝死后,裴楷的仕途,就逐渐变得飘摇寥落,左支右绌起来。

第一,外戚杨骏专政时期的表现:

裴楷与外戚杨骏为儿女亲家,儿子娶杨骏女。

但是裴楷向来不喜欢这个亲家,所以,杨骏执政,裴楷不仅没有用这个门亲事的关系攀附,反而极力规避,退出权力中心,改任太子少傅,成日悠游无事,沉默寡言。

虽然裴楷极力与杨骏撇清关系,但等到皇后贾南风联络楚王玮发动政变,诛杀杨骏的时候,还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当时事起仓促,到处都不问情由,滥杀滥捕。

裴楷因为与杨骏的姻亲关系,也被抓起来了。

大家都很惶恐,但是裴楷却神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友写遗书。

后来他被侍中傅祗救护,免除了刑罚,但是还是因为这门亲事,被免职。

第二,裴楷在杨骏被杀后的遭遇:两次差点被杀。

接下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政治秩序稍稍恢复以后,皇后贾南风请汝南王亮和卫瓘当政,两人觉得发动本次宫廷政变的操刀手楚王玮,太没底线,想削夺他的兵权,让裴楷代替。

贾南风

楚王玮当然对此很是怨恨。裴楷知道了其中的利害,没敢接这份差事。朝廷安排他做了尚书。

但是裴楷觉得这事情还没完,想外放躲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结果还没走,祸患就发生了,楚王玮怂恿贾南风,发诏书罢免汝南王亮和卫瓘的官职。

但是楚王玮公权私用,直接把两位大臣杀掉了,又想顺手杀掉裴楷。

算是裴楷早有心里准备,带着儿子一夜换了八次地方躲藏,才躲过去。

贾南风因为楚王玮太没底线,难以驾驭,又以他“矫诏”为罪名,把他杀掉了。朝廷重新进行人事安排,又让裴楷与张华、王戎一起做宰相,掌控朝廷事物。

这一回,裴楷说啥也不做了。

史书上说他有“渴利疾”,总口渴,但是随喝完水,随小便。

【按:这个病,也可能是吃寒食散造成的,也可能是房事过度造成的,也可能是焦虑造成的,反正是肾不好。我估计大概率是连续受惊吓造成的。】

贾南风不听,坚持让他干。但是裴楷接着就病危,去世了,时年55岁。

【按:需要说明的是,从晋武帝死,到杨骏专政再被杀,再到楚王玮滥杀滥株连,弄的裴楷四处躲藏,这一系列事件,其实都只发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

3、总评:

裴楷的“性宽厚,与物无杵”,很值得我们玩味其中的妙处。也给我们对西晋名士的“贵无”,怎么个“无”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具象案例。

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大体上遵循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似乎无可挑剔。

但是他这个率性悠游的神韵,在晋武帝死后,八王之乱的险恶政治斗争中,仅仅维持了一年时间,就被活活折腾死了。

他的利渴疾,显然应该是内心承受不了一系列惊吓的结果。而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作者:专栏《探寻魏晋风度的心迹》主讲人——徐华

更多精彩讲解,进入专栏观看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