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社会互动中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我国社会属于什么类型)

导语:差序格局——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根本模式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书于80年前。费孝通老爷子头衔太多,说个最高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乡土本色》叙述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概括了全书所阐述的“乡土”的概念。中国社会长期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形成了中国较西方的个人社会所不同的熟人社会。个人社会以法治为基础,熟人社会以礼治为传统。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差序格局。

作者费孝通老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他把这种人际关系格局称为“差序格局”

中国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则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界限模糊,而且“伸缩自如”。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差序格局以每个人自己为中心;

第二,差序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社会影响;

第三,差序格局随着时间地点而变化;

第四,差序格局中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亲疏。

差序格局之下的私人道德不同于西洋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西洋信奉上帝和耶稣,上帝是每一个人的神,在神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平等因此每个人的权利平等,权利平等形成了互相监督的团体,最后形成了平等的国家。并且为防止权利的失衡,制定了宪法作为保障,人们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行使权力。

再说回差序格局。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中国社会差序格局里,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根深蒂固。孝、悌、忠、信都是私人道德中的关键要素,还有最常被提及也是最难以解释的“仁”。这个观念是逻辑上的总和,因为在团体性并不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的道德要素中来。然而传统里的道德价值标准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冲突中显出了它的弊端。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与土地的关系渐渐割裂,之前“生于斯,长于斯”的亲缘社会关系模式已经不适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熟人社会的关系模式至少在我们和父辈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模式,是一种从出生开始就植进你骨子里的东西。它会成为你今后思考一切,决定一切行动的基础。

为什么你人在北上广与国际接轨了,你身上还捆绑着许多无法挣脱的东西?为什么你在自己打拼的城市活的洒脱,回到故乡确无法跳出“三界”外? 9012年的今天,你仍然还处在这样古老的格局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