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戏曲毯子功包括哪些技巧(毯子什么意思)

导语:戏曲百科 | 戏曲中的毯子功知多少?

毯子功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是戏曲演员各行当(如生、旦、净、丑)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艺。通过对毯子功的练习,使演员的形体动作更为协调,还可以增强其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对各种动作的控制能力,从而在表现特定情节(如翻腾跳跃、腾云驾雾、凌空跌扑等场景)时,可以自如地运用形体进行艺术创作。

汉代百戏中即有杂技、筋斗的表演,如出土的西汉乐舞陶俑中,就有“拿顶”、“下腰”的表演姿态。经过历代杂技和戏曲艺人的创造、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翻、滚、腾、扑、跌等各种技艺。随着戏曲的形成,筋斗在戏曲表演中,成为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戏剧情境、渲染战斗气氛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翻扑技艺,才能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筋斗除了在戏曲舞台上表现翻山越岭、窜房越脊、腾云驾雾、水中浮游、双方拼搏鏖战时的人翻马仰、窜奔躲闪、凌空跌倒等戏剧情节外,还可以通过它的训练,协调演员的四肢,增强周身各部关节的柔韧性、协调性和锻炼神经中枢系统对肢体运动的控制能力,使戏曲演员的形体在艺术创造中运用自如。

历史比较悠久的戏曲剧种都有各自的一套筋斗名目和比较完备的训练方法,以京剧为例,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 基础功

如拿顶、下腰、前桥、后桥、虎跳、踺子、跺子等。这是练好一切筋斗的基础。这些基础筋斗,有的虽然很少直接在舞台上单独运用,例如踺子,但它是踺子小翻、出场的基础。踺子功夫不牢,就翻不好长筋斗,故有“七分踺子三分小翻”或“七分踺子三分提”之说。

② 单筋斗

又叫短筋斗,包括单小翻、单前扑、单提、单漫子、单蹑子、单云里加关、单折腰等。这些筋斗虽然都标有“单”字,但并不是只翻一个,而是指可以单独练习。

单筋斗有了基础后,就可“挂串”。如单小翻最多能达到三、四十个,还有串蹲提、串前扑、串漫子、串蹑子等。它既可单独翻跃,也可自身连翻。因此,单提又称为站提,单小翻又称为站小翻,不受“单”字的约束。

③ 长筋斗

又称大筋斗,即两种以上筋斗的结合,并要借助趋步(助跑)力量来完成。如踺子与小翻结合就称“踺小翻”,踺子与提结合就称“出场”,虎跳与前扑结合就称“虎跳前扑”。长筋斗又分四门长筋斗和四门挂梢的长筋斗两类。挂梢是三个以上筋斗的组合,如踺子、小翻、前扑结合起来,就是“踺小翻前扑”,以此类推,又有踺小翻提、踺小翻漫子、踺小翻蹑子等;还有难度更大的四面筋斗。

④ 桌子功

指筋斗下桌、筋斗过桌、筋斗上桌。筋斗下桌有台漫、台扑、台提、倒折虎、抢背、云里翻、云里前扑等;筋斗过桌是将两张桌子叠起,或将二至三张桌子并列横排,可以向高处越过,也可以向远距离冲过,如跺子漫子推手过桌、跺子前扑过桌等。从下往上翻的称筋斗上桌,如出场上桌、前扑上桌等。

⑤ 弹板功

这是近年来从杂技、体育中吸取演化来的新项目。有弹板前扑、高毛、漫子、蹑子、直体、折体、挺身前扑等。有的还用了高台弹板,即从两侧的高台弹板上往下交错翻腾各类筋斗。

⑥ 软毯子功

属于扑跌类,分三种:一是跌扑功,包括小毛、倒毛、高毛、窜毛、入水毛和扑虎、旋扑虎、窜扑虎、肘丝扑虎、倒折虎、抢背、吊毛、锞子、前后僵尸,难度较大的还有小翻抢背、小翻倒折虎、踺子倒折虎、跺子抢背、跺子高毛、云里燕等;二是走跤,是双人合作的抄翻技巧,如过包、转包、蹬加官、背口袋、穿心前扑、手提、抱虎跳、驮虎跳、扛虎跳、转罗圈、轱轳钱、双头人等;三是小排头,又称小零碎,多为武丑或短打武生使用,以表达人物机敏、灵巧、风趣的性格。其中包括倒三点、压枣、加关、按头、脑踺子、倒毛顶、小翻戳顶、蛙跳、蛤蟆夯、碎地蹦、碾碾转、小虎跳、猴提、串绞柱、旋窝、一盆花等。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