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四体的概念(流体的四种基本流型是什么分别写出它们的流变模式)

导语:四体之间相互作用及流变关系|可一师讲寒山帚谈10

作者:可一

编辑整理:宣琪 《欢喜书法禅》四期学员

真书波折飞转,出于分隶、飞白,

行止收纵,出于垂露悬针;

戈拂挑剔,出于柳叶倒薤;

至于附体构结,则十九不用矣。

什么叫附体结构?就是虫鸟篆之类的那种装饰性纹饰。而这早就被抛弃在汉字字形改革的门外了,这是书法本身内在的基因——实践性所决定的,跟画是不一样的。

我们刚才说过,从篆书到隶书的转变,把鸟的头和虫子的身子,以及凤尾改变成了逆笔入纸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隶书。虽然保留了汉字最初的装饰性原则,但这已经是书法的基因在隶书时期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所以这并非是个人行为,也不是凭空想象的。

欢喜书法禅学员 sophia.霏同学作品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当代的那些民间流传的蛇书、虎书、竹书,就是那种亦书亦画的字,那些都是古人早就扔了的东西,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再把它们捡回来了。

若辵之在闼,之在之在寺,韦之在围,或之在国,必须就简结束。若仍用独体之法,便不是书。俗眼似媚,难逃识者。

一于真字无情,一于草字无性,一于篆乏流盼,一于隶失根据。

篆、隶之于真、草亦然。

字之横直波折必有来历,书家漫然写去,未始不快,

虽然,终是糊人耳目。

这一段的大概意思就是说结字的方法,它是各个字体之间的一种交互作用,是相互制约的。草书制约着隶书,隶书制约着篆书,篆书又制约着草楷。单独的一个体是称不上书法的。

每个个体的笔画结构都是有来历的,不能肆意漫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有没有这种人?有。当代的一些所谓的丑书大家,什么沃兴华、曾翔、邵岩、于明诠先生,在外行中一片骂声,内行一看他们的那些笔线全部是有出处、有讲究的。

“因形得篆,因篆得隶,因隶得真、行、稿、草”,这个前面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通过大自然的物型得到的篆,“因篆得隶,因隶得真、行、稿、草“,便是顶门上针,无所不达。这个学习的次第多么清楚,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们的课程设计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大自然的物象而来的,因形得篆。我们按照这个发展的次第一路学下去,最终可以说是无所不达。

且易为力,力简功多,算此为便,

不知者反视为难,正是不得其道,无门可入。

求是门者,不必求人。

何代法书书法不洞开无隐乎?

人自不求就此周行耳。

我们学完了篆,如果说功夫用得比较扎实,就会发现上手写简牍隶书的时候一下就有感觉。

可是,如果没感觉怎么办?那就回去写篆,可以说这一路下去写到那个自己认为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草书的时候,也是这种感受,一上手就具备一定的水平。但如果不按这个次第,上来就写唐楷,要怎么达到力简功多呢?

欢喜书法禅学员 陆贤薇同学作品

哪怕写十年还是个外行,这就跟学数学一样,一下出道大学级别的数学问题,这道题看似是独立的,实际上是要从基础数学学起。一步一步积累,才能了解这个问题产生的原点,而那时它便不再是一道难题。

真书不师篆、古,行草不师章、分,

如人食粟衣丝,而不知蚕茧禾苗所出也。

“真书不师篆古”,就是说我们学楷书、隶书,这些都算真书。学习真书不从篆书和古书学起,学习行草不从章草、隶书学起,就如同我们每天吃饭、穿衣却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

晋唐名帖,每有奇钩怪引、转盼非常之文,未始不疑其阙误。

及观古迹,宛然恍遇,回视前日,都成梦幻。

书法止言真书须粗知篆体,余则以为岂惟真之取篆,即篆、隶不得真、草不成名家。

常谓一法不通,儒者所耻,若一体不通,亦书家所耻也。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篆书学扎实,这样才能够为后面要学习的个草、楷、隶,以及行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今天所讲的就是四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它的流变关系。

留言给我,获取价值 59元的四节书法学前必修课。

本文内容由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