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全诗(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什么意思)

导语:苏轼《江城子》: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不愧是千古第一悼亡词

熙宁七年,也就是1074年,苏轼离开杭州赴任密州,这一年的十二月初三,苏轼抵达密州。相比于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密州的风土人情不同于杭州,文化也落后很多。除了铺天盖地的蝗灾,苏轼很难有弦歌佐酒,诗酬唱和的雅兴。

苏轼忙忙碌碌到了年终岁尾,正月十五上元节,苏轼怀念杭州,在《蝶恋花》词中说:“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杭州的烟波画船,西湖的明月离愁,以及元宵节的灯火,都让苏轼十分忆念。

五天之后,也就是正月二十,苏轼又写了一首词,这首词名满天下,被称作“千古第一悼亡词”,全词如下: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解:

词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乙卯年是熙宁八年,也就是1075。

苏轼考取“百年第一”之前,宋仁宗至和元年,也就是1054年,在父亲苏洵的安排下娶了妻子王弗,那一年苏轼十九岁时,王弗十六岁,二人可谓少年夫妻,浓情蜜意,十分恩爱。

王弗不仅容貌端丽,温柔贤惠,还有些笔墨底蕴,知书达理。在苏家事公婆谨肃,颇得公婆欢心。伴读苏轼左右,劝苏轼“言辄持两端”,二人感情日甚,如良辰美眷。

婚后一年多,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离川赴京求取功名,家中诸事交由苏轼母亲程夫人和妻子王弗打理。王弗既要侍奉婆婆,又要操持家务,虽全力以赴,然难以喘息。1057年,苏轼考中进士后,母亲程夫人过世,苏轼父子三人返蜀守丧。

嘉祐四年,也就是1059年,苏轼启程返京,他们的儿子苏迈于旅途中诞生,对于身体较弱的王弗来说,舟车劳顿加上缺医少药,身体日渐衰弱。苏轼任凤翔签判时,年轻气盛,树大招风,遭到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很多前辈中人的非议和批评,陈希亮更是多方“裁抑”。

而自由散漫的苏轼不以为然,继而引发了妻子王弗的担忧和不安。多重因素凑在一起,或许导致了王弗的早夭。

英宗治平二年,也就是1065年的五月,年近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夫妻相伴十一年,苏轼丧失爱侣,心中悲痛难忍,父亲苏洵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熙宁八年也就是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上,这是他第一次在密州过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月二十日这天,苏轼夜里梦见亡妻,情不自己,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王弗去世第二年,父亲苏洵病逝,朝廷派了官船,苏轼和弟弟苏辙护送父亲和王弗的灵柩一同回老家眉山,并将妻子葬在母亲不远处。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载:“明年(治平三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婆媳永远相依相伴。苏轼在山头亲手种植了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注释:

1. 十年:苏轼妻子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也就是1065年,苏轼写作此词是1075年,时间整整过去了十年。

2. 千里:王弗葬于四川眉山,而苏轼当时在密州,相隔千里之遥。

3. 轩窗:小屋的窗子。苏轼老家眉山纱縠行宅第有“南轩”,其父名之为“来风轩”。

4. 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墓地。唐代孟棨《本事诗·征异》:“开元中,有幽州衙将姓张者,妻孔氏,生五子,不幸去世。”五子受后母虐待,孔氏“忽于冢中出”,题诗赠张,其中有“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之句。

赏析:

上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词人起句就是呼天抢地的悲痛呐喊,情感犹如火山喷发,声嘶力竭,令人动容。十年来,与妻子生死两隔,茫然不知另一个世界的妻子任何音讯,岂不令人捶胸落泪。

“不思量,自难忘”,词人似乎在和好久不见的妻子聊天,分别这么久,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你,因为,我也从来没有忘记你。生与死,固然有界限,但对于词人来说,妻子不在自己身边,是因为妻子一直住在词人心里。

如今词人身在密州,妻子的坟茔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山,二人相隔千里之遥,心里的孤独悲凉,别后的相思苦楚,在哪里才能一吐为快?纵使我们真的可以相逢,你我早已“尘满面,鬓如霜”,未必认得出对方呀。

王弗离世后的十年,苏轼在仕途并不顺遂,想起妻子劝勉的话,犹在耳畔。词人设想他们重逢,互相对望,华发早生的词人,担心“纵使相逢应不识”,这种抹杀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最是深情缱绻,紧扣心弦,令人读之灵魂震颤。

下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下片记梦点题。词人夜里做梦回到了家乡,来到他们夫妇二人曾经居住的房间,看到妻子如往常一样,在窗边梳妆。二人见面,彼此深情凝望,却不说一字,只有不断滚落的泪珠,一行又一行。

是无话可说吗?肯定不是,而是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毕竟十年时间不短,千头万绪,家长里短,仕途颠簸,儿女情长,这一切从哪里说起呢?因为无语凝噎,所以心里的话变成了眼中的泪,万千心事化作“此时无声胜有声”。

苏轼曾在妻子王弗的坟墓周围,亲手种植万株松树,十年过去了,这些松树在明月之下,环绕着“千里孤坟”,词人不能时刻相陪妻子,就让这同一轮明月,还有这万千的松林,替词人陪在妻子身边,以慰相思之苦。

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从梦中落到梦后的现实,。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是否依然眷恋人世、难舍亲人,如此想来,妻子必定与词人一样柔肠寸断。

词为记梦,全篇依梦而展开,上片写梦前,下片写梦中、梦后,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梦前的凄凉相思,梦中的相顾无言,梦后的断肠忆念,如白描一般,即有直抒胸臆的告白,也有吞泪泣血的强忍,在婉约深情中,词人糅进自己坎坷失意的身世之感,使词的情思意蕴更深厚,情感如大钟鸣鼓,独具嚎啕悲怆之殇,锤击心胸,痛不欲生,故而被古今词评家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

词人注重与妻子生活细节的描写,一句“小轩窗,正梳妆”,亦梦亦真,真幻交织,令人感到无限凄凉。臧克家评论说:“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有味。”

王弗逝世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未免不平。到密州后,又忙于治理蝗灾,整顿社会风气,自己生活困苦,以至于杞菊以食,继室王润及儿子也连带受累。所以苏轼无暇顾及其它。

恰逢十年忌辰,回忆的闸门突然打开,蓦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眉间心上无不凄凉。梦和现实都如此真实,词人抹煞了生死界线,写痴语,话情语,一字一句动人心弦。

一般来说,创作诗词应因情选韵,缘情变韵。这首词抒发的是天人永隔之痛,词人却用了音调高亢的的“江阳”韵,把他满腔情思乃至痛断肝肠之情表现得深挚动人,苏轼的大胆创格,不得不令人佩服。

近人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评论此词:“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