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薛涛(牡丹薛涛表达了什么情感)
导语:从《牡丹四首》探寻薛能的真实身份
文/董乡哲
俗话说:眼看为实,耳听为虚。事实上,也不尽然,魔术师专干欺骗眼睛的勾当。还是毛主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最靠谱。
薛能所作《牡丹四首》中第三首与薛涛所作《牡丹》完全相同,一字不差。《牡丹》是薛涛元和十一年春为思念在京任兵部郎中的李程而作,是继元和十年(815)所作《别李郎中》的姊妹篇。那么,薛能为什么要将此诗收录于《牡丹四首》中?还是薛能与薛涛原本就是同一人?除此之外,最起码透露了薛涛仍然在世的信息,故从《牡丹四首》为咸通五年(864)创作往后倒推,薛涛当年已达九十四岁高龄。除此之外该诗能否提供与之相关其他的信息?下面逐一进行剖析。
薛涛身变
第一首
异色禀陶甄,常疑主者偏。
众芳殊不类,一笑独奢妍。
颗折羞含懒,丛虚隐陷圆。
亚心堆胜被,美色艳于莲。
品格如寒食,精光似少年。
种堪收子子,价合易贤贤。
迥秀应无妒,奇香称有仙。
深阴宜映幕,富贵助开筵。
蜀水争能染,巫山未可怜。
数难忘次第,立困恋傍边。
逐日愁风雨,和星祝夜天。
且从留尽赏,离此便归田。
一至四联分别从色彩、与百花相比的特独性及群体绽放的多样性,与莲相比的艳丽程度对牡丹花进行多维描述。而中间四联则以拟人化方式回顾了自己当时在蜀时的道德品质、年轻外貌、获得爱情结晶、收获好声誉,多才多艺出类拔萃,拥有体香的特征及出于乐籍工作的需求经常参加各种宴度的经历。当时薛涛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虽入乐籍却能“自持”,在狎妓成风的唐代,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一份矜持。
九联在叙述其与蜀水、巫山的无关性的同时,表明了第一首的创作地点在蜀,时间是咸通六年(865)的牡丹花期,因为其随李福入蜀时已过暮春,再赏牡丹要等到次年。十至十二联描述为赏花所持的行为状态。
第二首
万朵照初筵,狂游忆少年。
晓光如曲水,颜色似西川。
白向庚辛受,朱从造化研。
众开成伴侣,相笑极神仙。
见焰宁劳火,闻香不带烟。
自高轻月桂,非偶贱池莲。
影接雕盘动,丛遭恶草偏。
招欢忧事阻,就卧觉情牵。
四面宜绨锦,当头称管弦。
泊来莺定忆,粉扰蝶何颠。
苏息承朝露,滋荣仰霁天。
压栏多尽好,敌国贵宜然。
未落须迷醉,因兹任病缠。
人谁知极物,空负感麟篇。
第二首由于所含信息量比较大,因此须采取一联一释的方法,仔细诠释。一联记述了因赴牡丹酒宴而联想起年轻时的事情。二联以晨曦映照下红色意象起兴,对句描述在西川年轻时气血旺盛的艳丽面色。正如薛涛诗《朱槿花》所述:“红开露脸误文君,司蒡芙蓉草绿云。”的自画象。
三联承上解释说牡丹颜色是季节赋予,而红颜则是自然造化的结果。
四联描述牡丹众花互为伴,而情人间且能相互愉悦的生活样态。据《旧唐书·李程传》载,李程为人“滑稽好戏”。薛涛《江亭饯别》亦云:“不见车公心独愁[1]。”
五联以牡丹花色似火的发散意象起兴,对句描述身体呈有香无烟的生理状态。具体详见下述。
六联以牡丹比桂花高贵的等级意象起兴,反比描述自己与李程的不当婚配却使得地位底下。唐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在唐代已被纳入法律。《唐律•疏议》规定:“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简称“以色当婚”。由于良贱之间不得为婚,尽管薛涛善篇章,足辞辨,多于名人、官吏交往。但因坠入乐籍,成为贱民阶层,与士吏等隔有一道无形的鸿沟,李程也因此受累。
七联以触盘花动的关联意象起兴,对句回顾自己与李程的婚姻曾遭他人的干涉事宜。如白居易从维护封建制度的角度出发,先以《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怂恿李程“暗助醉劝寻绿酒,潜添睡兴着红楼”在《潜别离》中主张“彼此甘心无后期”,后又《赠薛涛》:“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浙东(此时元稹正兼浙东观察使)”。便由之产生元薛关系说至今一千多年。
当元稹得知李程将要迁升,认为机会已到,遂作《贻蜀五首》于西川。在《李中丞表臣》中以韦氏“旧亲宾”自居。明知他们已经结合,却说:“独狠潘床簟有尘”不承认李薛婚姻。他埋怨李程迷恋“十里花溪”(指涛所居浣花溪)“五年沙尾”落得个“白头新”。又自告奋勇说,这种事用不着程“劳专席”我甘愿效劳。希望李程“上天去”给他“分光影照沉沦”。为程抛弃薛涛作铺垫。
八联以饶有兴致触模牡丹却担心有人阻拦的意向意象起兴,对句承上描述了意识因思念李程,坠入情网的思想特征。如其《秋泉》:“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九联以牡丹四周与穿绫罗绸缎的人相适应的和谐意象起兴,记述自己表演管弦乐的情景。
十联以莺鸟栖旧花的承受意象起兴,对句以蝶为喻表明了对前述行为产生后果的承担。
十一联出句以花承朝露的润泽意象起兴,对句记述入朝为官享受荣耀时的行为状态。
十二联以牡丹茂盛的繁荣意象起兴,表达了国色天香理应高贵的必然性。
十三联描述了牡丹未凋就“迷醉”的必然意象起兴,对句同比描述了自己当时“任病缠”的身心状况。
十四联以称誉为牡丹“极物”的总括意象起兴,表明了不会效仿孔子感麟的消极做法[2]。
总之,从结构看,第二首各联出句以描述牡丹的各种状态起兴,各联对句叙事。剔除出句,只谈对句。前五联回顾年轻时外貌特征及心态。中间五联描述了与婚配以来的遭遇,表达对其后果的勇敢担当。后四联表达享荣感恩、任凭多病而不停歇的斗志。从其“颜色似西川”看,创作地点不在西川,即咸通五年(864)春入蜀前在京赏牡丹时所作。
第三首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随巫峡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欲就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该诗元和十一年(816)创作于蜀,时隔四十九年(咸通六年)的再次应用,其意义就抒发了对同一对象的思念。不同的是元和年间在京,咸通年间在许州。对于研究者来讲,则成为薛能即薛涛的有力证据之一。首联以牡丹凋谢表明季节,描述了当时因思念所致的悲伤。颔联表明当时所在地域,并表达了对再次约会的不解。颈联记述人(有体香)与花以香传情的特殊方式。如薛涛诗《十离诗•犬离主》中“毛香足净”;《风》:“猎蕙微香远”;《谒巫山庙》:“路入烟霞草木香”;《牡丹》:“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戏题》:“静发歌如磬,连飘气觉香。”等诗证明其天生有体香。南卓《赠副戎》:“满身犹带御炉烟”;鱼玄机《寄国香》可为互证。
尾联进一步强调人与花传递的是相思情。
第四首
牡丹愁为牡丹饥,自惜多情欲瘦羸。
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
吟蜂遍坐无闲蕊,醉客曾偷有折枝。
京国别来谁占玩? 此花光景属吾诗。
首联出句以牡丹缺乏营养的衰败意象起兴,对句描述了因钟情所致身心俱衰的生活状况。颔联以花落欲雨气候的萧条意象为首联进行铺垫。颈联描述了牡丹花开蜂来,醉客攀折的关联意象起兴。尾联承上在表明创作地点(长安)的同时,记述了以作诗来欣赏牡丹的方式。该诗创作于咸通五年(864)未入蜀前在京城欣赏时所作。
总结一下,第一首为咸通六年(865)春在蜀创作,呈现在过去时态,回顾了年青时在蜀的生活、工作、婚姻等状况。第二首则呈一般过去完成时态,即咸通五年(864)出发前在京赏牡丹时所作,主要回顾了在蜀的感情生活状况。第三首咸通六年(865)在蜀的再次应用,呈一般现在时态,表达了对同一对象的思念。第四首即咸通五年(864)创作于京城,呈一般过去时态,描述了因思念而身心俱衰的生活状况。据上可看出该诗的排列以感情生活的发生、发展而排序。
具体说从第一首:“种堪收子子”第二首:“非偶贱池莲”第三首:“泪湿红笺怨别离”“夜深闲共说相思”第四首:“自惜多情欲瘦羸”所述均为感情生活的阶段性描述;从第一首:“奇香称有仙”第二首:“闻香不带烟”第三首:“传情每向馨香得”所述均为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再从第一首:“富贵助开筵”第二首:“当头称管弦”所述均为乐籍工作性质的一致性。再加上《牡丹》与《牡丹四首》的非同名性之关联,均说明薛能就是薛涛。
除上述,从薛能(涛)与李福的关系也可以进一步证明上述判断的确切性。李福是何许人也?据《新、旧唐书》李石附弟福传,与李程同为“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其族谱图示如下:
李福在李氏族谱中的位置
咸通五年(864)春,薛能(涛)投奔李程的表弟李福,作《题盐铁李尚书浐州别业》:
鹿原阴面浐州湄,坐觉林泉逼梦思。
闲景院开花落后,湿香风好雨来时。
邻惊麦野闻雏雉,别创茅亭住老师。
备足好中还有阙,许昌军里李陵诗。
首联记叙了别业的方位,表达了对此风景的感触。颔联以花落雨来季节的适宜意象为上联铺垫。颈联则记叙了李福为他们安排住处事宜。据薛能(涛)据《柳枝词五首并序》载:“乾符五年(878),许州刺史薛能于郡阁与幕中谈宾酣饮醅酎。”及其“一别通波十七年”的诗句往后倒推,咸通二年(861),薛能(涛)在许州节度使孔温裕幕府任职。尾联在表达“李陵”还在许州未随之进京的遗憾的同时也说明李、薛二人在许州重逢,共同生活了三年。所以第三首:“夜深闲共说相思”,第四首:“自惜多情欲瘦羸”所指对象均是指滞留许州的李程。
薛能画像
综上诸诗,薛能(涛)以作咏牡丹,回顾了与“李陵”离别、思念、重逢,再思念的情感生活轨迹,同时诗中所体现的生理、工作特征,与薛涛相关诗与经历的同一性及其与李福的关系,均证明了薛能即薛涛的史实。
注:
[1]据《晋书·车胤传》:“(车胤)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此喻指李程。
[2]晋杜预(左传序)云:“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因所以为终也。”《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载:孔子“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作咏孔子表现感时或著述掇笔。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