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
唐代早的咏蝉诗《蝉》是什么(唐代早的咏蝉诗《蝉》是谁)
导语:唐代最早的咏蝉诗《蝉》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初唐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李世民曾称赞虞世南有超世之才,身兼五绝:(1)忠谠(忠诚正直);(2)友悌(能与兄弟友爱);(3)博文(通晓古代文献);(4)辞藻(诗赋);(5)书翰(作书)。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诗的大意是:蝉饮着清晨的露水,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叫。因为待在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吹送的。这首诗是唐代最早的咏蝉诗,借写蝉的声音能传得很远,说明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向其他人吹嘘,美好的名声自然可以远扬。这首诗的重心是后两句,写蝉是在铺垫,借以明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我觉得这两句诗也可理解为:做事靠自己的本事,没有借助外力的帮助。可以比喻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建功立业靠自身,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凭借真能耐、真本事创造辉煌的业绩。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