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分隶的意思(隶分隶合统称)

导语:分隶是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转变|可一师讲寒山帚谈5

作者:可一

编辑整理:宣琪 《欢喜书法禅》四期学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寒山帚谈》第一章的其他部分。

下面是其中的一段原文:

从一法生,负抱俯仰,构结不离,犹之地天否泰,阴阳混合,算可分坼。其法若存若亡,亦非后世可及。再变而为徒隶,纵逸为体,波折为用,体用相乖,跳踯飞动,以过为德,而书道衰矣。其法揣摩成体,或得或失。三变而为真书,偏侧为体,挑剔为用,本来形义,荡然乌有,书道绝矣。其法恣为妍媚,举世自好,古今皆是也。四变而为草稿书,就势为体,放逸为用,取影忘真,时露相氐除是恶俗野狐。名家者流未必无合,道在宇宙,无往不复。书家习一忘多,则大昧小是,未握其机耳。书法每云:学书先学篆隶,而后真草。又云:作字须略知篆势,能使落笔不庸 。是故文字从轨矩准绳中来,不期古而古,不从此来,不欺俗而俗。书法所称蜂腰鹤膝、头重末轻、左低右昂、中高两下者,皆俗态也,一皆篆法所不容。由篆造真,此态自远。

从篆书到行草书,汉字曾经历的四个时期。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从一法生,负抱俯仰,构结不离,犹之地天否泰,阴阳混合,算可分坼。其法若存若亡,亦非后世可及。

这一段是从《易经》中化出来的,大意是说汉字的发展,就如同天地万物,是有否泰变化的,是由阴阳混合后分裂而成的各种分支。

第一时期 篆书

从一法生,负抱俯仰,构结不离。

这既是天地万物的结构方式,也是篆法的结构方式。

之前我们说过,篆是对宇宙万物物象的一个抽象,就是字像和物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其法若存若亡,亦非后世可及。

也就是说,在篆书里面所包含的宇宙万物间的这种逻辑结构,并没有在汉字发展当中延续下去。

再变而为徒隶,纵逸为体,波折为用,体用相乖,跳踯飞动,以过为德,而书道衰矣。

就是说当篆书发生了隶变之后,它的形体变成了隶书。古人关于徒隶,以及分隶的用法,是比较混乱的。

有时候,徒隶指的是楷书;有时候,徒隶又指的是隶书。

而这句中的徒隶书指的则是隶书的分隶。历史上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不管是后面要说到的楷书也好,行书和草书也罢,它们大致上都是没有改变的。

但是,隶书所创作的文字形式,与篆书却是大有不同。

楷书、隶书、行书,也就是我们如今使用的今文字,是同属于正书这个体系的。而上古的篆书则不是,这是因为篆书与大自然物象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隶书的产生,即分隶的产生,是汉字改革的一个重要转折。它标志着汉字从古文字转变成了今文字。而这个转变不同于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的变化,而是一种方向性的转变。不仅改变了汉字的形象属性,把汉字变成了抽象的纯文字。也就是说淡化了汉字形象的部分,切断了汉字字象与物象之间的关联。

从这时起,汉字不再从大自然中吸取养分,不再是单纯地去描绘自然生活,而是已经变成了一种单独的语言。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想下之前讲过的西方哲学中语义哲学的转向,也可以在之后看看维特根斯坦的一些著作,这样会对汉字的转变有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以“过”这个有着隶书属性的汉字为例。

过,在古代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与如今我们看到的写法完全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过字现在的写法,一个寸,底下一个走之旁。

却完全看不懂这是个什么意思。

在古代可就大不一样了,这个走之是在左边的,而且也不完全是走之。

大篆:过

大家看下篆书版的过字,右侧如同骨头的残片,这象征着死亡,也就是枯骨。枯骨则代表着“过”的本意,就是过世,生命的结束。

从这里开始,书中所包含的道衰落了,与自然属性的道背离了。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建立,其实是一个衰落的过程,它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欢喜书法禅学员 风的呢喃同学作品

大家可以去参阅王东岳老师的两本书:《物演通论》和《人类的没落》。

读后你会了解整个世界上文明的进展: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以及认知哲学,这三个领域里都符合东岳老师提出的递弱代偿的原理。那么,文字的发展也是包含在认知哲学领域的,所以它也符合此原理。

整个汉字的发展,是一个衰落的过程,它越来越完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复合,这正是对于其功能性不足的一种代偿。

留言给我,获取价值 59元的四节书法学前必修课。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