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松风阁诗是什么书体(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
导语:先睹为快:天下第九行书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百计的行书精品,《松风阁诗帖》是晚年的书法精品,在其众多的作品中,以《松风阁诗帖》最负盛名,全文计29行,153字,为其自作诗并以行书写就,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该帖迭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传承有序,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项元汴、清安岐,后入清内府。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手中,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风阁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
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
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
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
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
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晖为我妍。野僧(早)旱
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
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
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
舟载诸友长周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书法家。在诗词文学上,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书法上擅长楷、行、草,有自己独特风格。他以唐代大诗人杜甫为宗,深受苏轼影响,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也是其书法的榜样。
松风阁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是西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西山之巅的松林深处,与山下的吴王避暑宫、晋代古灵泉寺交相辉映,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巧妙地融为一体。早在宋时,西山松树就十分茂密繁盛,“万松岭”即因松多而得名。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有感而成韵作是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师友之怀念。
《松风阁诗帖》通篇风神洒荡、笔力遒逸,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
《松风阁诗帖》的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奔轶,超逸绝尘.故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松风阁诗帖》的用笔亦十分精到.纵观全篇点画,浑厚劲挺,擒纵得体,浓纤刚柔,尽如人意,长笔遒逸,短画紧洁,抑扬顿挫,提按分明,虽然如游龙舞凤,处处飞动,却也笔笔着实,没有丝毫的懈怠和软滑。结体,用笔,章法都很有独到之处,其结体有两个特点:
一是内紧外放,紧处亦见奇肆,放处倍添神采,其规律是主笔尽量向外辐射,横画向左,竖画向下,撇捺则左右纵横开张,与紧束的中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开,显示了他入古出新的书法奇能。
二是欹侧多姿.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庭坚则把这个特点进一步予以夸张,横画斜度更大,竖画虬曲不正,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绝不敢如此弄险。
黄庭坚乃当世名贤,一生政治上颇不得志,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常以"阅世卧云壑"的老松自嘲,对松素怀一种特殊偏爱,此番以逐臣的身份游西山,对西山松风的体会自然较他人更深一层,遂以“松风”为阁命名。
根据所见所闻,黄庭坚诗兴勃发,遂挥毫疾书,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松风阁》诗:
依山筑阁见平川,
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
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
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
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晖为我妍。
野僧(早)旱饥不能饘,
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沈泉,
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
舟载诸友长周旋。
这首诗前十五句记述了夜宿松风阁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创造了一个澄澈明净的高妙境界。站立阁上,可俯视山下那广袤的原野平川,仰观天上的星月云霓,又可感受到松涛阵阵,撼人心弦;还可领略西山夜雨的奇特气氛。后六句则是抒情,深切怀念已经作古的东坡居士,渴望与正受贬谪的好友张耒相见,希望摆脱现实,在友情与山水中逍遥自在地生活,同故人一起在孙权曾经畅饮过的西山钓鱼台上去昼眠,到城外江中蟠龙矶上去欣赏被誉为“三绝”的怡亭铭文。通观全诗,章法严谨,笔势腾挪,一韵到底,是典型的"柏梁体"。黄庭坚写出《松风阁》诗后,又亲笔将其书写在砑花布纹纸上,字大二寸,纸色微黄,书法潇洒,笔锋雄劲,是我国古典书法艺术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注:为便于书法爱好者更好地欣赏《松风阁诗帖》的神韵,本篇的赏析文字综合了网络上诸家精彩评论,在此一并谢谢!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