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水坑为什么会生出鱼(水坑里为什么会自己长鱼)

导语:为什么水坑会长鱼?鱼的7种闪现方式

炎热的午后,一场大雨带来些许清凉,同时蓄满了废弃的土坑。如果没有干预,一段时间后坑里的水还在的话,细心的人便会发现,其中居然长出了鱼。

相信在农村的小伙伴都会有这个体验,当然,城市的某些偏僻角落、公园里也有可能出现这个现象。

俗话说,静水百日必有鱼,如果水坑存在的时间足够长,水坑还会发展成水塘,鱼的种类也会变多,甚至会出现更多的水生生物以及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那么,水里的鱼,是从哪来的呢?

鱼绝不是凭空出现

在科技不发达时,人们认为,生命源于自然发生论,即所有的生物都从自然中转化生成。

如腐败的肉会化成苍蝇,阴暗潮湿的角落会化出蟑螂,土坑里的积水会化出鱼。

这种理论直到1860年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之后才被推翻。巴斯德证明了生命的移动需要借助外界影响和传播介质,由此提出著名的生生论。

鹅颈烧瓶实验原理

所以,土坑里的鱼必然是我们日常没注意的科学活动。

鱼的7种闪现方式

01.鱼来自地下连接的其他水系

长期的积水坑如果没有干涸并长出鱼,那么很有可能水坑连接有地下水系。

这个地下水系连接着地面的鱼塘、溪流或活水源头,鱼卵可以通过这个地下暗河流入水坑,并借助水坑里的环境及营养物质孵化成长,最终变成我们观察到的鱼。

部分鱼有溯游的习惯,如遇涨水或大雨,这种习惯会更为明显,也更容易扩大鱼的活动范围。

02.耐旱的鱼类在坑里遇水复活

有种鱼可以在沙漠环境生存,即使环境恶劣,它都可以通过休眠和自身水循环的方式来延续生命长达几年之久,并且只需要一点点水就可以恢复活力。这就是著名的非洲肺鱼。

非洲肺鱼

跟常见的鱼不一样,除了耐旱的本领外,它还可以通过肺部进行呼吸,以适应特殊环境。

通常在干涸的河床底下可以发现肺鱼,有时甚至出现在当地人用泥砖盖的房子中,当雨季来临,它还可以冲出泥砖,顺着水流回到坑洼泥沼。

所以,水坑长鱼也有可能长的是复苏的肺鱼。当然,这种鱼主要生活在非洲。如果是成鱼或鱼卵被带入我国,后流入野外水坑也不是不可能。

03.洪水活动进入水坑的鱼

俗话说,水满鱼近岸。洪水活动作用下,原来水系的水位被升高连接更广阔的外部,出于鱼的习性,认为自身已处于安全状态,则会前往水边觅食。

觅食的同时扩大了活动范围,当水位褪去时,鱼有可能被留在未生活过的水系。同时,水流的冲刷也可以带动鱼卵的传播。

04.龙卷风活动,天下掉鱼

当发生气流的对流活动时,有概率生成龙卷风,如果发生在海面或湖面,则是水龙卷。

在风和气压作用下,吸流会将水里的鱼或鱼卵伴随着水分子卷入空中,随着龙卷风的移动,鱼则被带离原来的水系。

当风力减弱,被吸入龙卷风的物体随着离心力减小,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落至地面,或是被卷入云层和鱼卵在降雨活动中随雨滴重新回到地面,掉到没有鱼的水域中。

05.可以在陆地活动的鱼进行的迁徙

步行鲇,原产于泰国,泰国语“Pla Duk Dam”,意为深色蠕动的鱼。是一种可陆地爬行的鱼。

常见于农田,它们可以利用水陆两用的鳃进行呼吸,以便于在干旱季节来临时进行搬家。

攀鲈鱼,也称过山鲫,同步行鲇不一样,在陆地活动时靠“鳃上器”进行呼吸,一个类似器官的结构,能直接呼吸氧气。

靠着两侧坚硬的腮盖支撑身体,摆动鱼尾进行移动。目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以及我国东南沿海。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花溪鳉鱼,弹涂鱼,乌鳢,臀斜杜父鱼等数十种可以在陆地活动的鱼,特殊的环境气候和生存条件下都会刺激它们,进行迁徙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所以,水坑里的鱼也可能是“不远万里”走过来的。

乌鳢,俗称北方黑鱼

06.被鸟或野外动物带动的鱼的传播

某个欧洲科研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把鱼卵喂给野鸭,只要野鸭在6小时内排除粪便,鱼卵就能正常孵化。也就是说,动物的粪便可以帮助鱼类进行传播。

除此之外,鸟在捕食鱼的过程中,也可能被鱼卵附着,就跟浑身长满刺的苍耳附着在路过的生物身上传播一样,当鸟到新的水域时,就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意外传播;或者在鱼还未被下肚时,挣扎掉落至一个新的水坑后,开始新的环境生存活动。

07.被人类投放的活鱼

陌生的水坑被人类活动意外或有目的的带进几只活鱼或者鱼苗,当规模扩大时则为鱼塘,是人为打造的新的生态系统。

总结

综上几种方式,动物传播鱼卵或活鱼以及人为投放是陌生水坑长鱼的概率最大的解释,其余情况可能跟当地气候或特殊鱼类的分布有关。

根据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水坑长鱼是生物繁衍生息,或气候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极为正常的科学现象。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