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手法(起承转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导语:【干货】学习张旭光笔记:解析创作中的“起承转合”
【解读张旭光·学习笔记】
创作中“起承转合”的规律
与具体表现手法
创作前先定总体基调:
这首诗的创作是一件草书,这件作品,为了适应这首诗的一种性情,所以基本上这个草书应该算是大草。所谓大草呢,就是性情比较强烈,草性比较强,气比较足,这叫大草。你写的草书字很大,不一定是大草。
再分段进行表现,展现“起承转合”的变化和段落感、节奏感:
1【起】
第一行(“吾爱孟夫”),就连的比较多,也比较紧密。
第二行(“子风流天”),字就适当的放大,让气势推动着往前走。
第三行(“下闻”)的这个“闻”字就进一步大,拉长。
从开始到这里,应该就是从起到小高了这么一个过程,是第一个小节。
2【承】
然后呢,中间有两行(“红颜弃轩冕,白首卧”),这个线的比较细,气比较流畅,表达一种情感的流动。
然后到“松云、醉月频中圣”,就更加的苍浑,力度加大了,线条的厚重感比较强了,速度适当的放慢。这样的话使得速度有个调节。
写草书你不能一直狂下去,一直狂下去那其实也是单调。我们在这个作品里就要讲变化,讲线条的变化。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这两行开始到“云”“月”这一块,速度上有了调节,通过线条的变化,苍茫的东西,做一些节奏的变化。
3【转】
然后到“迷花不事君”这一块,速度又起来了,速度比较快。
到“高山”其实速度又慢下来了。
到“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速度还比较快。
这样的话,前后就形成了一种情节。就是说这个作品,不是从开头到结尾全都一样,不是的,它是有情节的。像话剧一样,有序幕,有过程,有高了,有结尾,甚至能分出板块的感觉来。
4【合】
到最后落款的话,再把这个线条变得流畅起来,和开头有一点呼应,而且和最后的“徒此揖清芬”这种苍茫的线条再做一个区别。这样应该说是比较丰富。
【张旭光谈草书创作要领】
要写好草书呢,我想有那么几点要注意。
1、第一个首先要熟。
对文字内容要熟悉。不用再去思考这个内容很熟悉。对这个字很熟悉,一定要很熟悉草法。当然我没有专门练这件作品,就是平时草书的积累。我们要想写好一件作品,我们不排除你在这之前你先练几遍。古人也讲作字要熟,熟则神采充实而有余,有神采。而且在熟的情况下你速度才能起来。
2、第二点就是要保持一定的速度。
而且速度呢,要讲变化,要有节奏,在一定速度推动下,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特殊效果,你完全那种理性的书写,那种平稳的书写,你可能写得很精致,但是你那个激情啊,笔墨的,甚至结构的那种突变,平时达不到的东西,靠速度起来的推动下有可能达到,有可能出彩。
3、第三点写草书需要入戏。
就像演员上台一样,要进入一种状态,进入一种角色的状态,这是草书的,特别是大草的状态。没有状态还是会使得你的作品的气贯的弱,有了这种状态气贯的就比较足。
张旭光先生作品欣赏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