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襄肧是什么意思(襄…怎么读)

导语:襄「穰」046

襄肧是什么意思(襄…怎么读)

白穰,◆燈心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燈心草》﹝集解﹞引[寇宗奭]曰:“[陝西]亦有之。蒸熟待乾,折取中心白穰燃燈者,是謂熟草。”

不穰,◆見“不瓤”。

大穰,◆亦作“大壤”。◆大豐收。○《莊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壘]大壤。”○《列子‧天瑞》:“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梁書‧武帝紀中》:“是歲([天監]五年)大穰,米斛三十。”○[唐][韓愈]《崔評事墓銘》:“連歲大穰,軍食以饒。”

東瓜穰青花(东瓜穰青花),◆[端溪]硯石品種之一。○[清][鈕琇]《觚賸‧石言》:“[端溪]硯石,古今所貴……其絕品,東瓜穰青花及眼生蕉葉白。”

繁穰,◆猶繁盛。○[章炳麟]《國故論衡‧論式》:“[漢]世之論,自[賈誼]已繁穰,其次漸與辭賦同流,千言之論,略其意不過百名。”

飛穰(飞穰),◆佛手柑。○[清][周亮工]《書影》卷三:“[晉][鈕滔]母與[虞定夫人]書:‘此中果有胡桃、飛穰。’按《藝海泂酌》云:‘飛穰,一名佛手柑。’”

紛紛穰穰(纷纷穰穰),◆見“紛紛攘攘”。

豐穰(丰穰),◆1.猶豐熟。○《漢書‧王莽傳中》:“歲豐穰則充其禮,有災害則有所損。”○[唐][韓愈]《為宰相賀雪表》:“春雲始繁,時雪遂降,實豐穰之嘉瑞,銷癘疫於新年。”○[清]徐昂發《下田雨嘆》詩:“水淫不能災,歉歲成豐穰。”○[李大釗]《青春》:“而神州之域,還其豐穰,復其膏腴矣。”◆2.猶豐滿;肥沃。○[明][陶宗儀]《輟耕錄‧淳化閣帖》:“近人多不識閣帖,某家寶藏本,皆非真,真者字極豐穰,有神采。”○[明][湯顯祖]《南柯記‧御餞》:“[南柯],國之大郡,土地豐穰,民物豪盛,非惠政不能治之。”

富穰,◆富足豐盛;富足興旺。○[宋][曾鞏]《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蓋[廣德]居[吳]之西疆,故鄣之墟,境大壤沃,食貨富穰,人力有餘。”○[宋][劉子翬]《諭俗》詩之二:“昔茲號富穰,被禍尤殘酷。”

棺材穰子,◆見“棺材瓤子”。

浩穰,◆1.眾多;繁多。○《漢書‧張敞傳》:“京兆典京師,[長安]中浩穰,於三輔尤為劇。”○[顏師古]注:“浩,大也。穰,盛也。言人眾之多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民俗》:“以其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永樂大典》:“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篇帙浩穰,不易檢閱。”○[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廣員萬里,黔首浩穰,其始故不一族。”◆2.重大。○[宋][范仲淹]《潤州謝上表》:“臣伏念臣起家孤平,蒙上獎拔,置於清近之列,授以浩穰之權,聖惟知人,臣則辱命。”

黃穰穰(黄穰穰),◆形容黃而鬆軟。○[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摺:“是是是,行了些黃穰穰沙堤得這古道。”

飢穰(\饥穰),◆饑荒與豐收。飢,通“饑”。○《漢書‧食貨志上》:“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顏師古]注:“穰,豐也。”

饑穰(饑穰),◆饑荒與豐收。○《史記‧秦本紀》:“[繆公]問[公孫支],[支]曰:‘饑穰更事耳,不可不與。’”[漢][桓寬]《鹽鐵論‧水旱》:“水旱,天之所為;饑穰,陰陽之運也,非人力故。”

急穰穰,◆見“急攘攘”。

金穰,◆古代根據太歲星運行的方位來預測年成的豐歉。太歲星運行至酉宮(正西方)稱“歲在金”,預示農業豐收。語出《史記‧天官書》:“然必察太歲所在: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此其大較也。”○[宋][秦觀]《代謝曆日表》:“宣布詔條,預識金穰之歲。”○[宋][沈與求]《舟過荻塘》詩:“村北村南歌自答,懸知歲事到金穰。”參見“六歲穰,六歲旱-六歲穰,六歲旱”。

勞勞穰穰(劳劳穰穰),◆見“勞勞攘攘”。

勞穰穰,◆纷扰;奔波劳碌。○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三折:“舞旋旋空把個裙兒繫,勞穰穰乾將條柱杖兒拖。”

六歲穰,六歲旱(六岁穰,六岁旱),◆[春秋]後期出現的一種農業豐歉循環學說。○《史記‧貨殖列傳》:“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據《越絕書》應為“康”);火,旱……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越絕書‧計倪內經》:“太陰三歲處金則穰,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凡十二歲一饑。”太陰即木星,每十二年繞天空運行一周,木星運行至酉稱歲在金,為“穰”,即大豐年;又六年運行至卯是歲在木,為“康”,即小豐年;運行至子是歲在水,為“毀”,即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歲在火,又為旱年。這就形成所謂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十二年一大饑的循環。這種主張反映了古人想掌握農業生產豐歉的規律,以便趨利避害,達到國富民足的目的。

棉花穰子,◆即皮棉。○[梁斌]《紅旗譜》二三:“咱也開軋花房,軋了棉花穰子走[天津],直接和外國洋商打交通。”

鬧鬧穰穰(闹闹穰穰),◆猶鬧嚷。○《水滸傳》第二三回:“[武松]在橋上看時,只見亞肩疊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

鬧穰穰(闹穰穰),◆見“鬧嚷嚷”。

農穰(农穰),◆謂農作物豐收。○《晉書‧束晰傳》:“農穰可致,所由者三:一曰天時不愆,二曰地利無失,三曰人力咸用。”

穰川,◆獲得豐收的平原地方。○[宋][王禹偁]《感流亡》詩:“試問何許人,答云家[長安],去年[關]輔旱,逐熟入穰川。”

穰浩,◆眾多。○[王闓運]《常公神道碑》:“[吳][越]膏腴,牢盆穰浩,監司之職,國朝尤重。”

穰儉(穰俭),◆猶豐歉。謂年歲豐登或歉收。○《宋書‧顏延之傳》:“量時發斂,視歲穰儉,省贍以奉己,損散以及人。”

穰穰,◆I豐熟貌。○《詩‧商頌‧烈祖》:“自天降康,豐年穰穰。”○《史記‧滑稽列傳》:“五穀蕃熟,穰穰滿家。”◆II眾多。○《詩‧周頌‧執競》:“降福穰穰,降福簡簡。”○[毛]傳:“穰穰,眾也。”一本作“禳禳”。○[漢][揚雄]《甘泉賦》:“儐暗藹兮降清壇,瑞穰穰兮委如山。”○[唐][韓愈]《劉生詩》:“天星迴環數纔周,文學穰穰囷倉稠。”○[王闓運]《<湘潭縣志>序》:“銀鈔穰穰。”◆2.紛亂貌。穰,通“攘”。[唐][溫庭筠]《寒食節日寄楚望》詩之二:“颸颸楊柳風,穰穰櫻桃雨。”○[宋][洪邁]《夷堅甲志‧舒民殺四虎》:“行至[舒州]境,見村民穰穰,十百相聚,因弛擔觀之。其人曰:‘吾村有婦人為虎銜去。’”[元][劉伯亨]《朝元樂》套曲:“涼淒淒瀟瀟風雨催,冷陰陰穰穰蘆花底。”◆3.形容詞後綴。[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摺:“不見時准備着千言萬語,得相逢都變做短歎長吁。他急穰穰卻纔來,我羞答答怎生覷。”○[明][梁辰魚]《浣紗記‧談義》:“千載[荊]城,霎時間遍地蓬蒿,不爭的把[昭王]殺了,笑[包胥]急穰穰[秦國]去號咷。”◆4.形容匆忙。[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故穰穰而來,煢煢獨往。”

穰穰勞勞(穰穰劳劳),◆形容愁緒紛亂勞神焦慮。穰,通“攘”。○[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摺:“眼睜睜弟覷着兄,悲切切子隨着母,好教我穰穰勞勞意不舒,他道是霎時間都命卒。”○[元][趙明道]《鬥鵪鶉‧題情》套曲:“燕燕鶯鶯,花花草草。穰穰勞勞,多多少少……困騰騰頭昏腦悶,急煎煎意穰心勞。”

穰人,◆古代替人向神鬼禳祝致福者。穰,通“禳”。○《東觀漢記‧光武皇帝紀》:“[王莽]時,帝與伯叔及姊婿[鄧晨]、穰人[蔡少公]燕語,[少公]道讖言:‘[劉秀]當為天子。’”

穰歲(穰岁),◆豐年。○《韓非子‧五蠹》:“饑歲之春,幼弟不饒;穰歲之秋,疏客必食。”

穰田,◆向神祈求莊稼豐收。穰,通“禳”。○《史記‧滑稽列傳》:“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穰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司馬貞]索隱:“謂為田求福穰。”

穰災(穰灾),◆攘災;祛災。穰,通“攘”。○[宋][王明清]《揮麈前錄》卷四:“[高昌]即[西州]也,其地南距[于闐]……居民春月多遊,群聚遨樂於其間,遊者馬上持弓矢射諸物,謂之穰災。”

穰子,◆芻料;喂牲口的草。○《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了‧簡要注釋第三七》:“莊稼經過碾壓,打下籽粒以後的莖葉。用來喂羊的是穈子、豆子的穰子。”

擾穰(扰穰),◆見“擾攘”。

柔穰,◆柔軟的穰草。○[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湯潑死》:“以柔穰粗紙數層紮緊,滲去毒水。”

桑穰,◆桑樹的第二層皮。白色。為造皮紙的上等原料。○[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紙料》:“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造皮紙》:“[永嘉]蠲糨紙亦桑穰造。”○《明史‧蔣德璟傳》:“[德璟]言:‘百姓雖愚,誰肯以一金買一紙。’帝不聽。又因局官言,責取桑穰二百萬斤於畿輔、[山東]、[河南]、[浙江]。”

桑穰紙(桑穰纸),◆即桑皮紙。○[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造皮紙》:“又桑皮造者曰桑穰紙,極其敦厚,東[浙]所產,[三吳]收蠶種者必用之。”參見“桑穰”、“桑皮紙”。

黍穰,◆黍稈。○《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晉][杜預]注:“茢,黍穰。”○[孔穎達]疏:“[杜]云‘茢,黍穰’者,今世所謂苕帚者,或用薍穗,或用黍穰,二者皆得為之也。”○[宋][竇蘋]《酒譜》:“凡人醉臥黍穰中必成癩醉。”○《宣和遺事》後集:“時風寒,夜宿竹簟,侍御人取茅及黍穰作焰,與二帝同坐,向火至明。”

松穰,◆見“松瓤”。

桃穰,◆桃肉。穰,通“瓤”。○[五代][牛希濟]《生查子》詞:“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裏。”

窩穰(窝穰),◆擁抱歡好。○[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不問是誰,便待窩穰。說志誠,說衷腸。”○[凌景埏]校注:“窩穰,擁抱歡好。”

凶穰,◆歉歲與豐年。○《管子‧國蓄》:“歲有凶穰,故穀有貴賤。”○[漢]徐幹《中論‧脩本》:“故以歲之有凶穰而荒其稼穡者,非良農也。”

棗穰金(枣穰金),◆即金條。○[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摺:“俺那相公認得你,着我與你十兩棗穰金,在我這腿曲褳子裏打着,你自取去。”○[明][陶宗儀]《輟耕錄‧哨遍》引[錢素庵]曲:“恨不得,[揚子江]變做酒,棗穰金積到斗,為幾文贉背錢,受了些旁人咒。”

榛穰,◆榛子肉。○[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治穰,◆猶祈禱。穰,通“禳”。○《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

種穰(种穰),◆亦作“種饟”。◆即種子。○《管子‧國蓄》:“種穰糧食。”○[郭沫若]等集校引[聞一多]曰:“種穰,即種子耳。”○《漢書‧食貨志下》:“耒耜器械,種饟糧食,必取澹焉。”○[金少英]集釋引[聞一多]曰:“今案字當作‘穰’……《正字通》:‘穰與瓤通,凡果中之子曰屖穰。’是草木之子在瓜曰瓤,在禾曰穰。”參見“種子”。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