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洗砚鱼吞墨什么意思(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含义)

导语:王树山书法 诗联名句 书法精品--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王树山书法原文宋代诗人魏野《书友人屋壁》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王树山书法原文

  诗题一作《书逸人俞太中屋壁》。逸人,隐士。诗人书其屋壁的友人,就是这位名叫俞太中的隐士。全诗描写了这位隐士脱离尘俗的幽居生活和闲散安逸的心境,同时点明诗人自己与他在心迹、志趣上的一致。

王树山书法原文

浅释

  逸人:隐士。诗人书其屋壁的友人,即名叫俞太中的隐士。

 达人:通达知命的人,指友人俞太中。轻:轻看,藐视。

 林泉: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洗砚”句: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形容俞太中治学的勤奋,因为天天洗砚台,以致池水都成了墨汁,水里的鱼当然就只能“吞墨”了。

 “烹茶”句:极写俞太中的高雅。宋人讲究茶道,沏茶时要以刚烧开的三滚之水冲泡茶叶,称为烹茶,而仙鹤有灵性,为了不被烟熏黑了羽毛,在主人烧水时就从主人身边跑开了,连豢养的仙鹤都知道自重羽毛,主人的高雅可想而知。

 娴:文雅美好。圣代:封建时代的文人指称所处的时代。

 偏:指心境偏僻。

王树山书法原文

首联指出这位友人过的是断绝世情、远离尘嚣的隐遁生活。达人,通达知命的人,指友人俞太中。世人多追求禄位,这位达人却视之轻如鸿毛。他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那里听不见尘世间的喧闹,又得以时时徜徉在深林流泉之间,悠哉悠哉。此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王树山书法原文

颔联中“吞”和“避”字用得生动传神。友人到流泉洗砚,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墨水;点火煎茶,熏得炉边的鹤来不及避开。这两个动词极富画面感,即写了友人生活的闲散自由,又表现了心境的闲逸安宁。具体描绘这种生活和心境:友鱼鹤,伴砚墨,品茶赋诗,老之将至而无憾。“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极写幽居之趣。生活闲散自由,心境也闲逸安宁,令诗人忘了尘世外的一切。

王树山书法原文

颈联“娴惟歌圣代”。北宋初年,朝廷对这些清雅隐士颇为爱赏,常有征召。不赴召的人,则予以殷勤劳问,如林逋便曾受宋真宗“诏长吏岁时劳问”(见《宋诗纪事》卷十)。魏野自己,也在真宗西祀时被召过,不过他“抱琴逾垣而走”了(见《古今诗话》)。俞太中也有过此种际遇,因此闲暇之时,也不忘作诗吟咏当时的“深恩厚泽”。隐者清心寡欲,随缘自适,一切听任自然,故而“老不恨流年”。韶华流逝,老之将至,也不觉得遗憾,他是一个无所忧虑、自得其乐的隐逸人。

王树山书法原文

颔联、颈联中,诗人把友人的隐逸生活勾画得如此细致生动,闲情逸致临摹得如此精微真切,其原因在于,他与这位友人是同道,也是一位隐士。所以末联便把诗人自己也拉入诗中,他从自身措辞,代为友人设想道:静着时,想想那些有闲情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偏。偏,即指不好名利、不喜俗人、习静喜幽等等不合世俗常情的心理。魏野就是这样的人:“秉心孤高,植性冲淡,视浮荣如脱屣,轻宠利如鸿毛”(见《巨鹿东观集·序》)。

王树山书法原文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评价说,魏野的诗“冲淡闲逸”、“警句甚多”。此诗笔致潇洒飘灵,诗境冲淡闲逸,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所作。警句“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语言虽然浅显,但意境却很深;既富诗情,又具画意,是诗中的佳对

王树山书法原文

魏野(960~1019),为北宋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世代为农,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一生乐耕勤种,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将所居草堂周围环境布置得景趣幽绝,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其诗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诗风清淡朴实。

王树山书法原文

大中祥符初(1008),辽国契丹皇帝派使到京都,向真宗求取《魏野诗集》的下半部,宋真宗感到魏野为其增添了光彩,就请魏野出庄为官。魏野以“糜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为由,拒绝做官。景德三年(1006),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寇准被罢京官,谪陕州任知州时,曾亲自拜访魏野,这时魏野年近五十,认为自己通晓历史,看透了世态炎凉,他赠诗劝寇准:“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

王树山书法原文

天禧三年(1019)十二月,魏野卒,陕州令报朝廷,次年正月,皇帝下昭旌表,称他“陕州处士”,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魏野一生清贫,不沦污流,为后人尊崇,曾祀奉于原陕州乡贤祠。他居住过的草堂山庄被誉为陕州八景之一——“草堂春晓”。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