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员的表演行当有哪些(秦腔表演主要角色)
导语:秦腔演员的表演行当
前几天发文戏曲的角色行当有哪些?,对戏曲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内容、作用以及美学价值做了简要介绍,也曾提到各个剧种在各行当下面又有繁简不一的细分。京剧自不必说,就拿西北地方戏秦腔来说,各行当的划分也非常细致,比较流行的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四生、六旦、二净、一丑”,俗称“十三头网子”,具体可分为“二十八门”之多。
秦腔《三滴血》雕塑
秦腔早期的文献记载比较有限,能查到的秦腔兴盛时期,大约就是清朝乾隆年间,魏长生曾在京城掀起一股秦腔热。到了清代末年,西北各地的秦腔戏班多如牛毛。在角色配置上,各剧团根据自己的实力情况,分别实行“四梁四柱”或“四梁八柱”的角色体制。“四梁”即头道演员:须生、大花脸、正旦、小旦。“四柱”即二道演员:须生、花脸、小生、丑。“八柱”是在“四柱”的基础上增加武生、武旦、老旦、把把花脸。“四梁八柱”包括四生、四旦、三净、一丑。这些角色体制是根据秦腔传统剧目大都表现古代政治军事、帝王将相等的特点形成的有关秦腔的表演行当,简要分述如下:
一、生是除花脸(包括净、丑)外所有扮演男性人物的统称,按年龄又分为须生、小生两大类
1、须生——最能体现秦腔特色,一般为中年男性,挂须,俗称“胡子生”。所扮人物性格特点:正直、善良、老成、持重、刚毅、稳健。依年龄不同又分为正生(主要扮演中壮年人物,如《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老生(主要扮演老壮年人物三如《走雪山》中的老曹福)、红生(因勾红脸而得名)、鞭子生、马褂生、靠把须中生、衰派须生7种。
秦腔《辕门斩子》剧照
2、小生——主要扮演青年男子,又分为①文小生(偏重唱、念、做工,如《白蛇传》中的许仙)。②武生——专扮武艺高强的青壮年男子(如《长坂坡》中的赵云),可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③文武小生(文武兼备,如《回荆州》中的周瑜)。④娃娃生——扮幼年男子,又称童生、幼生(如《三娘教子》中的薛乙哥)。
秦腔《三娘教子》剧照
二、旦行是对在戏曲中扮演女性人物的总称,按年龄、身份、性格等分为正旦(也称青衣)、正小旦、小旦、花日、老旦、彩且(也称丑旦、媒)、武旦等。艺谚说“青衣两手交,闺门旦目下瞧,武旦风摆柳,摇旦手叉腰”概括了旦角表演上的特点。
1、正旦(青衣)——扮青壮年女性(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五典坡》中的王宝钏、《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端庄,一般着青色衣襟、素裙。
秦腔《铡美案》剧照
2、小旦——主要扮演未出阁的青年女子(如《火焰驹》中的黄桂英),也多扮仙女,小家碧玉,也扮善于刀马者,称“刀马旦”。
3、花旦——主要扮演性格开朗、活泼美丽的中青年女性。
4、老旦—扮年老妇女(如《辕门斩子》中的佘太君)。
5、彩旦——扮演不善之女,又称丑旦(如《烙碗记》中的马氏)。
6、武旦——扮演武艺超群的中青年女性(如《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秦腔《破洪州》剧照
三、净行主要扮演性格刚直、粗暴凶猛的人物。净,俗称花脸,可细分为大花脸(也称黑头、大净)、二花脸(也称毛净)、把把花脸(娃娃花脸)。
1、大净——主要扮演正直刚健、性格粗犷的朝廷重臣(如《忠保国》中的徐延昭、《铡美案》中的包文正、《甘露寺》中的孙权等)。
2、毛净——扮演绿林好汉或凶残暴戾的人物(如《火焰驹》中的艾谦)。
秦腔《火焰驹》剧照
四、丑行分为大丑、小丑、老丑、武丑。丑行讲究不冷不热,幽默为贵。艺谚有“秦腔重丑,唐代就有”,“热死的花脸冻死的旦,不冷不热吃丑饭”
除此之外,还有杂行,也称“零碎”。如旗、锣、卒、报、更、车、轿、衙及正反将、丫鬟、院子、刀夫、校尉、龙套等。可见,秦腔的角色非常丰富。在长期的实践演出中,有许多演员都擅长不止一个行当。如易俗社李可易先生,虽是花脸演员,但能戏极多,还教授过许多旦角演员。
本文内容由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