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にかえて(序是什么名)
导语:「鉴赏」一组定名特殊的木简——“序宁”简
一般的木简定名,大多根据简文的内容或其自题篇名来定名的,如“永元兵物簿”是根据其内容综合定名,而“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则是其自有的篇名,这里所要介绍的“序宁”简比较特殊,它是以人名来定名的一组简。
序宁简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购藏的240枚汉晋简牍中的一批东汉早期简牍,共有14枚,出土地点未明,部分有残缺。简文上有明确纪年,即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
关于序宁简的定名和解读,曾有过热闹的讨论,最早是饶宗颐先生认为,“‘序宁’是一个同义复合词,‘序’即是‘叙’,‘宁’训为‘安’,二者可以合言,可以分言,联称曰‘序宁’。
后来我在整理这批简牍时曾结合包山楚简和居延汉简的内容指出,“序”可能是“予”的通假,“序宁”就是“予宁”,并引《汉书·哀帝纪》中的“绥和二年,即位,……诏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来说明“予宁”是为父母居家服丧的意思。
这批材料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一书中正式刊布后,刘昭瑞先生认为将“序宁”解作巫术仪式或为父母居丧守孝之意,无法对应简文中其他场合出现的“序宁”二字,部分句子也会缺乏主语,故“序宁”应无深意,仅为“皇母”之名而已。这个意见确实较好地解读了简文中多次出现的“序宁”的含义,故现在学界在引述或讨论这组简时,都将“序宁”二字视为一个简文中多次出现的“皇母”的名字。
在对“序宁”二字进行正确解读后,有学者就将这组简改称为“序宁祀祷简”,这主要是因为简文的内容就是“序宁”一家为她祷神攘灾的记载,这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民俗信仰,其中10多个解疾祷祠的神名特别值得关注,下面且择其要者简释如下:
1.炊、造君:《汉书·封禅书》说:“晋巫有司命,巫社,巫族人,先炊之属。”所谓“炊”就是先炊、炊母之神,与背面简文所对应的造君(灶君)是同祭之神。《杂五行书》中说灶君“从灶中出,知其名而呼之,可除凶恶”。
2.官社、西南请子、东北官保社:官社是帝王祭祀土神的社官,《汉书·郊祀志下》说“圣汉兴,社稷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可知西汉时期已经有官社制度。《通典》中说“社者,五土之神”,意味着当有五方官社。“请子”应当为“请子社”的省称,而“请子社”可能是西南官社的特称,所以东北官保社和西南请子都是官社的一种。
3.殇君:神灵名。“殇”在古代指未及成年而死,也指战死者,殇君应当是掌管此类鬼魂的神灵。
4.水上:神灵名。江苏邗(hán)江出土的西汉木牍“神灵名位牍”上也有“水上”的神名,可知此神从西汉已经存在,应当是与水有关的神灵。
5.獦君:武威汉简《仪礼》之“臘”写作“獦”,獦君可能就是司田臘之神明。
此外,简文中多次提到的“天公”,它与人公、地公相对,为三界最高统治者,即天帝的别称。
这批简牍的形制和书写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写在细长的木简上(有些弯曲成半月形),字形较大,字距均匀,笔迹舒展工整;一种写在较短的木牍上,分三行书写,字体较小,字距拥挤,笔迹倾斜,两者应为不同的书手所抄写。
图1
图2
这里,我们且对编号为226号与227号两枚简牍作些简单的对比分析(图1、图2):
1.字距:长木简上的字间距始终如一,基本没有上下互相黏粘的字。小木牍上的字则没有规整严密的法度,字体歪扭倾斜,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不等,有些地方由于笔画拉长留有较多空白,有些地方又拥挤而堆叠。
2.行距:除了少数字形出于装饰作用拉长笔画之外,木简的文字与木简两边的间距都较为均衡。小木牍上的文字则由于字体大小不一,水平方向行距也大小各异,故有一种参差错落的艺术趣味。
3.字体:木简的字体大小、粗细基本均匀,只有部分笔画上有装饰作用的加重,其字体的大小和疏密安排也十分考究。如:“七月甲寅朔”之上“建初四年”及之下“皇母序宁”字体较大,只有中间部分较小,富于变化;而“七”字靠右,“月”字靠左,“甲”字居中,“寅”字靠右,“朔”字靠左,形成左右摇曳波动的态势。木牍上的字体则时大时小,有点率意而无章法,显得比较凌乱而无序。
整体来说,长简上的书体圆润秀美,笔画清晰而不连缀,多作装饰性的拉长处理,如“序”“宁”二字的钩画以竖画斜拉用笔,细长飘逸,用墨浓淡有度,整体呈现出一种秀逸的书体风格。而木牍上的书体细小紧致,字体之间多有连缀,书写上较为潦草随意,如“对天公”三字明显比其他字的字形要大,且“公”字的撇和捺拉长,是轻松快速的书写下形成的字迹,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拙率意的书写风格。
(文/陈松长)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