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韦达定理打开思路枷锁(巧用韦达定理打开思路枷锁的方法)
导语:巧用韦达定理打开思路枷锁
在解中考压轴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一般可追溯到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次课堂中的一次走神,也可能是一次作业中的错误未及更改,更可能是某个定理长久未使用导致遗忘……
上述这些因素就成为了思路枷锁,而打碎这些枷锁,需要认真读题、仔细回想、用心思考。读题是为了不漏掉题目条件,很多时候学生读题过程中,因为漏看某句话而导致思路不通的情况比比皆是,而回想则要求尽可能多地将与本题相关的解题经验提取出来,和题目条件进行适配,从而让自己更快找到解题思路。
韦达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中,人教版教材并没有单独强调,但在教学中,我们多少都会进行总结,毕竟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推导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熟悉公式的过程。在压轴题中,巧妙使用韦达定理,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是解题的关键钥匙。
题目
抛物线L:y=-x²+bx+c经过点A(0,1),与它的对称轴直线x=1交于点B。
(1)直接写出抛物线L的解析式;
(2)如图1,过定点的直线y=kx-k+4(k<0)与抛物线L交于点M、N,若△BMN的面积等于1,求k的值;
(3)如图2,将抛物线L向上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L1,抛物线L1与y轴交于点C,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抛物线L1于另一点D,F为抛物线L1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P为线段OC上一点,若△PCD与△POF相似,并且符合条件的点P恰有2个,求m的值及相应点P的坐标。
解析:
(1)既然是要求直接写,一定有直接写的理由,也就是说这一小题根本不需要草稿纸,仅凭观察及简单的口算便可得到结果。抛物线L中,只有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不知道,而给出的点A坐标,即为抛物线与y轴交点,这个纵坐标就是c的值,同时,对称轴x=-b/2a=1中,可以算出b=2,因此抛物线L的解析式的确可以直接写出,y=-x²+2x+1
(2)过定点的直线,这个定点我们不妨先求一下,未来某个解题步骤还需要它,将k作为公因式提出来,我们将直线解析式写为y=k(x-1)+4,通过观察,发现当x=1时,无论k取何值,y=4,因此这个定点坐标为(1,4),似乎也在对称轴上,我相信这应该不是意外。然后根据题目描述,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个点M、N,那么联立方程从而求点坐标是常规思路,先按这条路走下去,联立的方程为x²+(k-2)x+3-k=0,难道要用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来表示点M、N的横坐标?复杂度太高了点吧?先放在这里吧!看后面条件还说了些什么,△BMN的面积等于1,这显然是个等量关系,应该是前面那个联立方程解出的根,表示M、N坐标,从而将△BMN面积表示出来得到等式(方程)来求解,这条路是没错,但计算量太大,就此陷入死胡同了,计算吧?量太大,也不知对错,不计算吧?又没别的路可走了。
还是先把△BMN面积表示出来吧,或许能有突破口,即使没有,捞点步骤分也值。结果发现又遇到新困难,真是旧伤未复,又添新痕。
表示三角形面积,通常情况下用面积公式或割补法,本题中显然面积公式不好用,底和高都不好用含k代数式表示,割补法怎么下刀?横切还是竖切?尝试几回发现都有问题,这时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最初那个定点E,将直线MN画完整,然后再观察,我们可以将△BMN看成是由△BEN减去△BEM得到,而它们有公共底BE,而且BE可求,抛物线L的顶点B坐标为(1,2),所以BE=2,而这两个三角形的高,我们可以分别过点M、N向对称轴作垂线MG、NH,下面可表示出△BMN的面积了,如下图:
而MG、NH的长度,和点M、N的横坐标有关,若将点M、N的横坐标分别用x1和x2表示的话,那么MG=x1-1,NH=x2-1,让我们继续推导上面的面积,如下图:
原来面积等于两根之差啊!这不正好可以利用前面那个联立后未能解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了吗?思路赫然开朗,如下图:
(3)很显然,两个三角形相似,但又未指明对应边,需要分情况讨论,这种小儿科根本难不倒人嘛!可是后面有一句话令人费解,“符合条件的点P恰有2个”,难不成还有1个或3个甚至多个?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相似三角形比例式列出来,看看是什么样的方程再说吧!
设点P坐标(0,p),同时抛物线L1向上平移了m个单位,于是它的解析式变为y=-x²+2x+m+1,顺便表示出C(0,m+1)和D(2,m+1),这样我们便可以表示出CD=2,PC=m+1-p,OP=p,OF=1,开始列两种情况下的比例式方程了,如下图:
第一种情况是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实数根,第二种情况是一元一次方程,只可能有一个实数根,那么结果可能会有1个、2个、3个实数根的情况,再来读前面那句话,应该明白它的意思了,意味着一元二次方程只可能是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0,于是思路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了,令它的△=0,解得m=2√2-1,最后求点P坐标为(0,2√2/3)
解题反思:
本题的两个难点分别是韦达定理的使用和对“符合条件的点P恰有2个”的理解,特种是第一个难点,十分不易想到,毕竟多数同学写到那个联立后又不能解的方程便放弃了,韦达定理十分适用于那而些“解不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同时面积表示过程中,横竖切割一旦不奏效,也会进一步放弃,而直线经过的定点E恰恰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题图中并没有画出,而需要自己动手,因此,勤于作图的同学应该在思考过程中占到意想不到的便宜。这道习题其实对平时刻苦勤奋的学生是十分友好的,对靠小聪明的学生无疑是巨坑,依然是常规解题方法,只要平时注重反思,将它真正理解吸收了,那么在解题过程中,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