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梅字的起源和演变(梅字来源)

导语:字源新探:梅字的起源

梅的初文是“某”,《说文》“酸果也,从甘从木,阙”意思是梅是生长酸果的树木,由甘和木字会意。但是,怎么是甘甜的果树呢?故此阙疑。许老先生实事求是,叫人钦佩。

梅在商周时代,就有人工广泛种植,但是其目的不是赏花,而是采集它的果实当做酸味的调料使用。《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如果调和羹汤的味道,只有靠梅和盐)人工造醋,战国和秦时期还贵重,还少,汉朝才多起来。

汉代已经通行隶书,说文是以小篆立论的,金文见到的不多,遑论甲骨文。即是见到也不一定完全解析。要解决这个难题,要寻找古文字做参考,还要深入考虑。

有人说“某”像梅柳的果实。也存在不妥。我们拿它和“杏”字作比较,甲骨文是“木下O”。某字怎么倒是“甘下木”,而不是“木上O”呢?看下图

下图中梅,①为小篆②甲骨文③金文④战国文字

甲骨文梅,上面那个是口,不过它不是平常状态下的口,上嘴唇翘起,口中有物,似乎受到物体刺激,口型已歪,作呲牙咧嘴状,它正应该是“酸”字。到了西周金文《禽簋铭》被写成类似“甘”,注意,里边的横线,靠紧左边,而不是在正中间,以此与“甘”字相区别。

到了战国时期,“某”(梅)字上的甘,与后来的甘,还是有区别,到了小篆,与“甘”混在一起,并为一家而不分。整理合并文字是秦统一的时候吧。

结论:梅,古文同“某”,或体“槑”,《说文》某应该是“酸果,从酸从木会意”。

这样,从“某”中析出一个酸字,又发现一个甲骨文未见的新字,是耶非耶?我自己也没感到那么幸运!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