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写的道德经(王羲之书道德经是真的吗)
导语:王羲之书写《道德经》,难道只是为了换鹅?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据《晋书》记载,他在会稽(现在的浙江绍兴)居住的时候,有一位老太太养了一只鹅,这只鹅不仅长得漂亮,叫的声音也非常好听,王羲之很喜欢,就想把鹅买走,可惜人家没同意。
虽然买卖没做成,但是王羲之喜欢那只鹅的心情却一直没变,为了和别人一起分享欣赏这只心仪之鹅的快乐,他就在某一天特意召集了亲友,一同驾车前往老太太家中去看鹅。
老太太听说有人专程来拜访自己,就非常热心地准备了饭菜招待,很凑巧的,端上桌的菜肴之中就包括那只已经被杀掉烹饪好的大鹅。
王羲之画像,网络图
王羲之本来是想好好欣赏一下白鹅的英姿,然后再在鹅的步态和游水姿势中好好领悟一下书法的奥妙,没想到,却被这样一顿丰盛的鹅肉美餐打发了,虽然受到了热情款待,可是王羲之仍然免不了几分懊恼,为这件事惋惜了好长时间。
一、写字换鹅
老太太不懂得王羲之对鹅的欣赏,但是自然会有人懂得。
这个人就是会稽山阴的一位道士,这位道士养了一群非常健壮漂亮的鹅,王羲之听说之后又兴冲冲地跑去欣赏。
这次他如愿以偿,终于看到了一群生机勃勃、嘎嘎乱叫的活鹅。
欣赏到美鹅英姿的王羲之仍然不满足,他再次提出了买鹅的要求。这位道士没有拒绝他,不过他并不想要钱,而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让王羲之给他抄写一篇《道德经》,《道德经》写成,他就把这群鹅都送给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道德经》拓本,网络图
王羲之的字写得好,天下闻名,很多人想求他的字都不一定求得到,但是为了这群鹅,王羲之居然毫不犹豫,提起笔来就写。
五千余字的《道德经》,王羲之一气呵成,很快就写好了。
道士得到了自己心仪的书法作品,王羲之也得到了自己情有独钟的一群鹅,两个人都非常满意这笔交易。
二、书法大家
王羲之抄写的《道德经》是他的小楷书法作品之一,他的楷书作品还有《乐毅论》、《黄庭经》和《曹娥碑》,其中《黄庭经》和《道德经》一样,也是道家的重要经典。
除了楷书之外,王羲之还擅长隶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代表作品《兰亭集序》遒媚飘逸,长于变化,富有节奏感,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唐朝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并称于世。
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网络图
三、琅琊王氏
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琅琊王氏”是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当时的权臣王导、王敦都是王羲之的堂伯,王羲之深受二人的器重。
王羲之的书法由父亲王旷、叔父王廙(yì)启蒙,他的父亲王旷擅长写隶书和行书,叔父王廙不仅工于书画,还擅长音乐等,多才多艺。王廙的书画当时被称为“江左第一”,他的书法弟子除了王羲之外,还有晋明帝司马绍,不过司马绍的书法成就显然没有王羲之的大。
王羲之的书法受到父亲和叔父的影响,长大后更转益多师,早年曾向卫夫人学书,后来遍游名山,见识了李斯、曹喜、蔡邕等人的碑刻,心仪手追,博采众家妙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备受后人推崇。
王羲之洗砚池
四、东床佳婿
太尉郗(chī)鉴是东晋时的辅政重臣,他和王导一样曾经接受晋明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晋成帝司马衍,他曾经官拜安西将军、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的军事,名副其实的官高位重。
郗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当他的女儿郗璿(璇)长大到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时,郗鉴想在王导的子弟中选一个做女婿,王导欣然同意,让他派门生去王家挑选。
郗鉴官任要职,郗家家学渊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世家,郗鉴的书法在当时就很有名,他的子女也都擅长书法:长子郗愔擅长草、隶、楷,次子郗昙长于草书和楷书,兄弟两个人都有书法作品传世,可是即便如此,兄弟二人却一致推崇姐姐郗璿,称她是“女中仙笔”,可见郗璿的书法水平非同一般,其聪明颖悟亦可见一斑。
郗鉴要为这样的女子选女婿,即使是贵为琅琊王家的子弟,也不能不表现出十足的重视与热忱。
郗璿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王导有六个儿子,当时琅琊王家还有不少适龄男子,此时的王羲之刚刚16岁,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经常会去堂伯王导家拜访,所以当郗鉴派去的门生到王家择婿时,王羲之恰好也在。
王家子弟基本上都严阵以待,他们按照王导的嘱咐,整齐地集中在东厢房里,穿上了自己庄重豪华的衣服,摆出得体的姿势,希望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赢得来人的青睐。
只有一个人看起来漫不经心,当来人到了东厢房,遍观王家子弟的时候,他正坦然地坐在床上,十分惬意地敞开怀来随意吃喝,看上去自由自在,不以俗事挂怀。
正是这样具有典型的“魏晋风度”的姿态入了郗鉴的法眼。当郗鉴听了门生的情况汇报之后,他当即拍板:此人正是佳婿!
这个被选中的幸运儿就是王羲之,郗家的才女郗璿自此陪伴了他一生的时光。两个人生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最佳,与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五、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名门,他又从小深得王导、王敦的器重,朝廷公卿都欣赏他的才干,所以很容易就走上了仕途。他刚开始担任秘书郎的官职,后来又历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虽然出自官宦之家,又担任过不少官职,但是王羲之对做官并没有多大兴趣,做了江州刺史之后,他曾经辞官不做,回乡隐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在扬州刺史殷浩的一再敦请之下,他才再次出仕。
王羲之故居,网络图
再次出仕,王羲之相继担任护军、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后人称他为“王右军”,就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的职位。
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职位的时候,遇到刺史王述前来检查会稽郡政务,因为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来,王羲之深以为耻,于是称病辞职。
六、道教渊源
王羲之抄写《道德经》,除了想和道士换鹅之外,和他的道教情缘也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东晋的士族知识分子大多信奉黄老学说,琅琊王氏更是其中的代表,《晋书》中记载,王氏家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
五斗米道,即是天师道,是我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
王羲之的另一部小楷书法作品《黄庭经》,是道教修持内丹的重要经典之一,西晋时上清派第一代祖师魏华存夫人所传,整部经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王羲之抄写的是外景经部分,于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抄写完成。
王羲之书法《黄庭经》,网络图
王羲之抄写的《黄庭经》又被称为“换鹅帖”,据说他抄写这部经是为了换道士的鹅,不过根据《晋书》的记载,为了换鹅抄写的是《道德经》,而不是《黄庭经》。
不过是哪部经又有什么关系呢,长达几千字的经文,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不可能沉下心来认真抄写的,由这两部字帖也可以看出王羲之与道教的渊源之深。
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已经无从知道道教思想到底对王羲之产生了多么深刻的影响,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辞官之后,王羲之除了在会稽一带游山玩水、和友人欢宴之外,还和道士许迈交往极多,两个人曾经为了采集药石游遍东部的各个郡县,遍访名山大川,泛舟湖泊沧海。
在这段时间里,王羲之曾经感叹道:“我最后会因为极乐而死!”
极乐之乐,源于山水之美,又何尝不是源自内心的知足之乐呢!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