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的探索开拓新的空间作文(硬笔书法创作)
导语:硬笔书法的探索:开拓新的空间
硬笔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如今应该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我认为它的自觉发展应该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探索者们对硬笔的表现力有充分的认识;ニ、了解传统书法在哪些方面的创造已经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哪些方面还留有尚可开垦的领域。
关于硬笔的表现力,这是硬笔的先天不足。传统的毛笔书法在线的创造上所取得的成绩是伟大的,可以说历代书法家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线的创造上,历代书论中记述笔法的文字所占的比重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然而古人对章法,对空间的认识却比较模糊,而且古代书家过于看重单字内部空间,他们在单字笔画结构上呕心沥血,“计白当黑”主要是在单字内部强调,而对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包括字间空间和行间空间)之间关系的敏感,相对于对线型变化的敏感,古人显得迟钝得多(只有少数几位书法家例外)。这给现代毛笔书法家和硬笔书法探索者留下了一片较为开阔的施展创造力的余地。硬笔书法探索者们在这里拥有至少与现代毛笔书法家们同样的优势,考虑到后者所承受的传统的压力,前者可能还要轻松一些。
那么硬笔书法探索者应如何去探索新的空间?
我认为应形成一种强烈的空间意识,把一件作品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作品各个空间当作一个支离破碎的孤立存在,或者是勉强的拼湊,尤其应从单字内部空间中解放出来,把字内空间看成整个空间的有机部分。创作时不妨走一个极端,对空间进行精心设计,这些设计是服从整体需要的,这些空间便成为表现情趣或情感的强有力的语言。为此再需要尽可能和书写的程式化进行抗争。程式化最容易使空间显得果板而无生气。
这就必然涉及到空间感受的训练问题。这种训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认真研究传统书法中在空间的处理上有卓越成就的作品,響如王義之的《丧乱帖》、王献之的《鸭头九帖》、怀素的《自叙帖》)、黄庭坚的行草作品、王锋的草书等等。日本现代书法中,如手岛右卿、宇野雪村等人的作品亦有了不起的空间创造和强烈的现代气息,可供研究分析;一是认真研究传统的写意绘画和现代绘画中的空间处理。现代绘画大师,如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等人作品部分地或者彻底地抛弃了对客观具象的依赖,转向对空间的探索,这些探索使绘画找到了全新的世界,这对我们去认识空间的表现潜力无疑是深刻的启迪。当然,书法与绘画是有区别的,文字制约了线条的组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书法的线是按时间的序列展开的,这种含有明显的时间特征的线条还暗示着它所分割的空间的流动。但是研究抽象绘画决不会妨碍在书法创作中保存甚至突出时间特征。邱振中的两篇重要论文《章法的构成》和《空间的转换》对加强我们的空间意识和进行训练、创作具有重大的参考作用。他的观点是:把注意力从线条和单字内部空间上转向过去只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的空间上。
在探索空间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传统的纵向书写格式使作品中只有纵向的空间流动形式,那么现代硬笔书法作品中是否可以出现横向、侧向流动形式呢?现代书写格式多为横向的,但大多数横向作品中很少有空间流动感。我认为任何方向的流动形式都不违背书法的本质。由此我们感到还有更多的空间流动形式有待于发现。
我强调空间对于硬笔书法的意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忽略了硬笔在线型创造方面的能力,相反,我认为硬笔的若干缺陷还使它的线条与现代人的某种精神需要相适应,警如由于线条缺乏内部运动而产生了快节奏感,线条直接呈现的切入感,在宣泄现代人的内心积愫时显得更加痛快。我们可以在创作中强化这些特征。
人们或许担心硬笔书法沿着这条探索空间的道路走下去会失掉群众。的确,这种方法不可能在群众中普及的,群众需要的是程式化的书法,因为程式化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愉悦感官,不过我们相信每个探索硬笔书法的人都具有满足群众这种需要的本领。此外,实用是一回事.欣赏又是一回事,而艺术创作主要是为了欣赏的。群众的感受习惯、审美趣味往往也受到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影响。我们不必担心失败或者暂时不为大多数人理解。我们需要的是牺牲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用坚硬的笔去分割前人没有占据过的空间,这或许会使硬笔探索者的生命闪射出更为耀眼的光辉!(文/孟凡刚)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