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敢于反抗(简爱用什么方法平复嫉妒之心)
导语:简爱:对待仇恨,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用报复来治愈伤害
在本该天真无邪、纯净如白雪的年纪,她们却有着成年人沧桑之变后的领悟。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形成的?这些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什么是好和坏,他们不能真正的了解,但时间和经历会慢慢地告诉他们。
在洛伍德学校有一群女孩子,她们早早就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和折磨,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如“炼狱”般的生活。
在这所学校里,有两个性格对比鲜明的老师,一个温柔,一个粗暴——谭波尔小姐和斯凯丘小姐。从她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中,简爱和海伦在她们身上,看到了人性中善与恶的一面。
自从海伦被斯凯丘小姐体罚后,简爱一直愤愤不平。两个小女孩因为这件事而引发出,她们一起对人性的善和恶背后的探讨,正在各抒己见。
那么,在她们眼中的善与恶是怎样的?她们又是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吧!
一,对施暴者的隐忍和顺从,究竟是宽容,还是懦弱?
简爱第一天上课就见到海伦被体罚(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教室中央和被鞭打),让她想到舅母也曾经这样对待她,所以,当她见到海伦受辱,而海伦却默然承受毫无反抗,让简爱又气愤又无奈。
剧照《简爱》
简爱当时还是一个小女孩,心性单纯,爱憎分明,所以这个时候她显得很着急。事后,她特别想知道海伦对斯凯丘小姐的施暴,有怎么样的看法和想法。
简爱问海伦:“斯凯丘小姐那么凶狠暴躁,你是不是很想离开学校?”海伦反问:“我为什么要离开学校?我是来学习的”。
海伦继续说:“可是既然不可避免,就非忍受不可,命中该你忍受的事,如果说你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
简爱听着她这些话觉得很惊异,她没法理解这种忍耐的信条,更无法理解或者赞同海伦对她的惩罚者所表现的宽容。
海伦还说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她觉得自己就是像斯凯丘小姐说的,很邋遢,平时不修边幅,从来都不会保持整洁。还说自己粗心大意,总是忽略规则。该做功课的时候却看书,缺乏条理。
很难想象,一个经受百般刁难的孩子,不但心中没有怨恨,反而还能明确了解自己的缺点并承认,并且这么富有条理逻辑。
可伶的海伦,圣经教的真理,是为了让人解脱痛苦。如果放下仇恨,也不能化解我们内心的痛苦时,一味地忍受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为什么不像简爱那样,进行反抗呢!
如果教育就是要对施暴者的人,逆来顺受到完全没有自我,甚至完全不爱自己,完全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让自己有自轻自贱的言行,这样的教育不要也罢!
究竟是这个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那个年代的背景造成的?他们对这些穷苦又可怜的孩子们到底进行怎样的洗脑!像海伦这么有思想的小姑娘,却被老师认为生性恶劣,甚至连她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
不过,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海伦,虽然她不像简爱那般的自尊倔强,和具有反抗精神,但她的隐忍和顺从,也是她身上所具备的一种善于反思、宽容与忍耐,这些,在简爱的品性中是不具有的。
再来反观现在有些青少年,丁点儿委屈和压力都受不了,就选择自杀。其实无论在哪个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大家都想过死,但很多的东西我们都是非忍受不可的。那些忍受不了的人,选择死亡解脱,这是一种懦弱。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活着才需要勇气。
二,也许只是注重心灵自由,而忽略对惩罚者的仇恨,选择用沉默来对抗专制
海伦说简爱可以认认真真地听课,但她却时常心不在焉,常常连老师的声音都听不见,说她就像陷进了什么梦境似的。
也许是她书看多了,思想上的境界已超越了同龄人,对同龄人的知识她不感兴趣,所以上课不太专心。
又或者海伦追求的是,在任何事上都有自由,无论爱好还是恨恶,主动还是被动,她都是受超主观的情绪的支配,希望能够获得绝对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相比随意的自由,具有更高的层次。
尽管海伦一直在忍耐,但还是难以按照学校的“不合理”要求做事。从某种意义上讲,独立思想在专制面前是格格不入的,这可能就是让她时不时犯错的主要原因,或许她非常痛恨专制。
海伦其实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也是非常强,她关注的只是与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物。
剧照《简爱》
海伦对待惩罚者的宽容,有人认同,亦有人反对,还有人说她是被宗教所束缚。或者海伦觉得,她只是来学习的,其他的都可以放下,都可以忽略不计,她的心只会专注她想做的事!
三,化解仇恨的只有人间温暖,是她给了海伦一束光
当简爱说到谭波尔小姐时,海伦一听谭波尔小姐的名字,一丝温情的微笑就在她严肃的脸上掠过。
“谭波尔小姐十分善良,她不忍心严厉对待任何人,哪怕是学校里最坏的人”。
在那个时候,能够有这样一位像谭波尔小姐这样知书达理善良的老师,对孩子们来说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温暖又明亮。
海伦随后话锋一转:“我生性恶劣到可耻地步的一个有力的明证,就是即使她的规劝那么温和,那么合情合理,也没能起到治好我的毛病的作用。”
海伦总是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的想法,有时,伤害的不只是她心灵上的,更多的会是对自身的价值,甚至对这个世界观的扭曲。
海伦一味的包容大度,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和简爱完全相反的性格。但也不得不说她这种过于宽容的性格,也确实为她避免了很多烦恼。
简爱问海伦:“那么谭波尔小姐上课时,你也思想开小差吗?”
“当然不,不经常这样。因为谭波尔小姐一般总有些比我的想法更新鲜的东西可讲。她的措词用语我特别喜欢,她传授的知识常常正好是我想要得到的。”
是啊,如果老师没有给学生带来想要的,和有意义又新奇有趣的知识,又怎样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
正是谭波尔小姐的教学方式,和对待孩子们的温和态度,也是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孩子们最需要的,她那如阳光般的温暖,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简爱说:“挺了不起的,凡是对你好的人,你就对他好。这正是我一直想做到的。”
“但当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我相信我们一定得这样,——得非常非常狠,好教训那个打我们的人永远不敢再打。”
这点我也认同简爱,对自己好的人,我们要加倍对人好,但如果别人对自己不尊重,甚至伤害到自己的话,我们要学会反击,有时候善良,也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底线。
一个才10岁的小女孩,却有着成年人的领悟,她不仅懂得要与人为善,善恶分明,惩恶扬善,这也是一种正直、独立的人格和自由论断的正确观念。
对你不客气的人就要反击,对你善良的人,你也要回报善良,简爱就是这么想,也是就这么做。
四,面对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到底应该反抗,还是独自抚平伤痛?
海伦和简爱都很坚强,但海伦总会在自己身上找错误,她遇事沉着冷静,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简爱更感性,爱恨分明,面对委屈难以忍受,有更强的反抗意识。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与单纯,爱即爱,恨即恨,多少人长大后还有这样的想法呢!
海伦继续说:“我想等你长大一点,你会改变想法的,眼前你还只是个没什么教养的小姑娘。”
“可是我总觉得,海伦,我不得不讨厌那些不管我怎么想讨他们欢喜,还是一个劲地讨厌我的人。我一定得反抗那些不讲道理地责罚我的人。
这就是简爱直率的真性情,喜欢就大方的喜欢,讨厌就是讨厌,连伪装都不屑,这才是孩子该有的单纯特质。
不过,以她这种性格,以后想真正的立足社会,还是需要学会宽容待人,学会忍耐,不能一丁点儿委屈都受不了。海伦的思想与简爱的思想是互补的,如果两者取其中,那该有多好。
其实有时,我们也要听取不同的意见,从而反思自己,但是不能全盘接受,人还是要有适合自己的思维和理论。
海伦说:“异教徒和野蛮民族才信奉这种道理,基督徒和文明的民族是否定它的。”
“怎么?我不懂。”
“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有把握治好创伤的也不是报复。”
这句话说得好,让爱帮助我们放下不满、委屈和仇恨,因为越是对现实的不公抗拒现实,就越容易沉浸幻想,就越是痛苦,应试着学会接受和放下。
有人说,这也是一个深受规则和礼教束缚的人,和最纯朴直接未受规则教训的人的对话。海伦把她在简爱眼中的她的好,都说成是坏的,是因为她们看的是不同的年龄和心态下的两种人,但是谁对她们好,谁对她们坏,她们心里都是知道的。
海伦说:“ 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我们在世上,人人都有一身罪过,而且也不可能不是这样。”
这是人在恶劣的环境下的人生思考和人生感悟。我想,这段话简爱还是听进去了,所以后来,简爱最终还是宽恕了她的舅母。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宽恕他人,就是宽恕我们自己。
剧照《简爱》
大概海伦是简爱来到洛伍德学校之后,第一个引起她注意的人,所以海伦的宽容,海伦的求知欲,海伦的善良,对简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她这段话说得非常好!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带有罪恶,如果我们每一次都记住别人的不好,别人的错误,并且用这种错误来惩罚折磨自己,那么,生命该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没有意义啊!
我们应该关注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比如对我们友善的一面,因为我们的生命不能消耗在这些痛苦之中,这样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结语:对待欺负我们的人,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用报复来治愈伤害
在那个年代,想要适应那个年代的理念和观点,并不容易。所以就有人说,是海伦选错了书,她这样只会越来越误入歧途,她将变成芸芸众生中最普通最渺小的一个存在,她已经放弃了和这个折磨她的世界的对抗,她试图在和解,在改变自我而顺应潮流,而这恰恰会让她成为永远的弱者,而弱者总是会被欺负,被当做别人发泄坏情绪的垃圾桶,被当做错事后的替罪羊!
那到底应该反抗,还是应该独自抚平伤痛,放下这些事情?我觉得面对恶人,应当使之受到应有的惩罚。对于仇恨,就让它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慢慢的净化吧!
有人说过,人与人的交往中,其实都是在不断的试探别人的底线,如果你不断退让,别人就会不断“欺压”你,如果你能亮明自己的底线,大多数人都会对你表示尊重。
但带着仇恨去报复,我们最终也成为了施暴者,所以,对待恨意最有用的方法便是忘怀,这便是对敌人最好的回应。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