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戒什么意思(什么叫守戒)
导语:守戒不是受苦,而是为实现梦想汇聚力量(连载230)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第59章分享暨平安月祝福09
五、守戒不是受苦,而是为实现梦想汇聚力量。“夫唯啬是谓早服”呼应了“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的“天”通常是指广义上的天道。天道无形,无处可寻——我们要修道,向外找是修不成的,只有回归内心,方可见道。
想修天道,先学做人,这就像先要从小学毕业,才能上中学一样。
所以“事天”之前的第一步是“治人”,这个“人”就是自己,“治人”就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把心调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从人心化为道心,这就是“事天”。
到这个境界,就从“人在做天在看”转为了“天在做人在看”——即人心不动,天机自动,这就算入道有门了。
很多人对修道有误解,其实好好生活和认真修行之间并不矛盾,生活是最好的道场,修道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所谓修道,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老话说“事在人为”,人做好了,事就成了大半。
人道上修行,就是在关系中成长,有人越修越被人需要、受人尊重,自己也面相柔和、体态年轻;也有人越“修”越让人厌烦,受人诟病,连带着自己也一副老相、病相、苦相。怎么办?
“夫唯啬是谓早服”是一副纠偏的良药。道无我利他,人心与道心相合时,大家会不由自主对这个人心生向往,因为与他在一起,会被他温暖,受他增益,得他启发。
反过来,人心若不能与道心相合,充斥着自见、自是、自夸、自矜的污浊之气,就像剩饭赘瘤一样,无论怎么伪装,大家都会避而远之。
其实,人心之所以不能与道心应和,是因为暂时被情欲贪妄包裹住了,就像一个房间空气不流通,是因为自己密闭太严,而不是空气不愿意进来。
人的情欲贪妄也像一堵墙,把自己与天地隔开了。
一旦把执著放下,立刻就能感受到:道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交流。
若想与道相合,就要修“啬”,因为打破自我的小房子,也需要积蓄力量。
所谓“啬”就是戒律,人间要维持社会秩序,需要守法;修行要维持内心有道,需要持戒。但修道没有一定之规,因为人的习性不同,要持的戒也不同。
明白自己要去哪里?短板是什么?如何完善?这需要极致地清醒,才能升起宏大的心愿。
愿是心的原力,有心力才能守戒。
守戒不是受苦,而是为实现梦想汇聚力量,为提升心性累积福德。
人生路上,所有成功都是能量的汇聚,人若不断破戒,必会耗散精气神。戒,可以说是入道路上真正的宝贝。
下一篇:“慈、俭、让”是守戒三宝(连载231)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点击浏览):道德经与打坐~第62章(下):成大事者,必经魔考道德经与打坐~第18章(下):失道走反 - 脱离了道,就没有德了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