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庄子万物一齐(如何理解庄子的万物齐一的思想)

导语:《庄子·齐物论》篇五:万物归一,循环往复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与不然。大家认为是对的,我也认为是对的,大家认为是不对的,我也认为是不对的。道路的出现是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万物都是被大家叫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原本就这样,所以人们这么叫。为什么不这么说呢?因为它原本不是这样的,所以人们也不这么叫。

无论如何站在此方还是彼方,无论如何称呼某一物,都不会改变物的本质。比如如果人们一开始把我们现在认为的马叫做牛,那么今天的我们也会把它叫牛,但无论叫牛还是叫马都不会改变马的本性。就好像我们改名一样,无论改成什么名字,我还是我,没有变化。所以上一章最终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万物有分必有成,有成必有毁。万物不存在完成与毁灭,始终是浑然一体的。这里是说,万物的分,成,毁都是相对而言,这一段时间的分,下一段时间的成,最后一段的毁,它们之间都只不过是万物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我们看来的分其实对于万物来说是成,在我们看来是成,在万物看来就是毁。例如一棵树在我们看来不应该有那么多分支,应该笔直的长,好作为有用之材,这在我们看来的分,在树看来就是成,枝繁叶茂的成,可当我们要做饭时,把树砍成柴,此时在我们看来的成,能做热饭了,其实是对于树来说的毁。可是这个毁又是树木作为木柴供人使用的“成”。所以万物本质上均是浑然一体。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己。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只有通达之人才可能懂得万物浑然而一,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不用固执己见,而寄托在万物各自的功用上。这就是随顺事物的自然罢了。顺其自然而不知所以然,这就叫做“道”。

通达之人如果明白了道通为一,那么对于万物的不同叫法和不同看法,就会有了新的解答,明白了道通为一,就不再对不同的叫法和看法而关注,这样也不会受到自己或者他人的主观思想所改变,那么看待事物就不会有偏见,甚至成见。因为究其根本万事万物都要讲究一个用字,所以称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物的功用是否满足人们。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费尽心机的去达到一致时,却不知道万物本来就是混同的,这就是“朝三”。朝三来自从前有一个养猴的老人,他给猴子分橡子,先说早晨三升,晚上四升”。猴子都很生气,他有换了个方式说道:“那么就早晨四升,晚上三升吧”。说完众猴都非常开心。在这当中,橡子的多少并没有改变,但猴子们的喜怒却因而不同。养猴人通过对猴子了解,所以从主观上顺从他们。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所以圣人们混同于是非,而任凭自然均衡,不会去横加干涉,这就是物我并行,各得其所。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圣人眼里是没有仁慈,好坏,善恶这些概念之分的,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干预,不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认识而有偏见,也不会因为主观喜好而偏离了万物的本质,因此,才能与道同行,才能达到无我,无己,无私的大道之境。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