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苏轼的豪放豁达之心(苏轼豪放豁达的诗句)

导语:牛人苏轼:让你见识什么是豁达豪放的一生(二)

1、不为高官愿得闲,人间有味是清欢

上篇说到苏轼由黄州离任,他迎来了自中举以来的第二个高光时刻,此时他45岁,老树发新芽。这是因为新皇帝即位,但刚刚9岁,由他的祖母英宗的皇后摄政。宋朝很特别,陈桥兵变起家,武力一直不足,男人扶不上墙,但接连有贤德的皇后出现。在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现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势,在他晚年岁月里,若不是神宗皇后代摄政事,他就客死蛮荒了。宋代的皇后权力欲都不是很强,并不喜欢听取臣子的朝堂辩论,政策纷争,做事都出自于直觉和本心,这也许正是她们能明辨是非,判别善恶的原因。

太后将司马光任命为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而且怕司马光不就任,是派武装兵士把他从家中请出,“护送”到官衙里去的。有宋一朝“大家”叠出,三苏、王安石、司马光、后面还有程灏等等,这些“大家”虽然政治理念不同,但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在里面,比唐朝的牛李党争和明朝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文明多了,可见如果真是忧国忧民就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要人格侮辱和赶尽杀绝。

司马光当政,立即将王安石的一切政令全部中止或废除,重新改弦更张。苏东坡也在八个月之内,擢升了三次,升至为皇帝草拟诏书的“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个职位可不仅仅是个翰林,这是一个永远由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的职位,往往是担任宰相的前召,属于三品官,宰相是二品,至于一品宋朝几乎没有颁赠过。

在此期间,东坡先生有一首行香子.述怀的词: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酌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乐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从中可见,苏轼不是一个政治欲望强的人,他一生中贯穿着佛道两种处世理念,有哲理又随性,寄情山水间,懒理世上事。他向往的是: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期间,他拟了有八百道圣旨,妥帖工巧,简练明确。文字写来引经据史,轻而易举。苏东坡去世后,有一位姓洪的官员,接替他的职位,洪姓官员对自己的文才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这就是天才和人才的区别吧。

2、软硬兼宜,佛道双修

苏东坡在京都时名气之盛,达于极点,备受文人、朋友崇敬。司马光死后,当代学者之中,无人能望其项背,虽然他并不适合宰相之位,但大家公认,以人品论,在整个官场之中,他是巍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他也提携了许多后人,其中以黄庭坚、秦观、张来、晁补之最为出名,这也是后人尽知的“苏门四学士”,后来,又增加两个,一是李鹿,一是陈师道,共为“苏门六学士”。

这些人的诗文风格有的与苏轼差异很大,比如秦观以婉约见长,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苏轼是豪放派不假,但婉约起来也韵味十足。另外苏轼当不了宰相的原因也与他的处世思想有关,比如看王安石的文章充满了时政思辩,他是可以称之为政治家的,但苏轼的文章常常劝人出世,他是佛道兼修的,这样的人是不适合从政的。

苏轼的婉约词有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所以说现在的文艺青年要感觉苏大学士,是他给你提供了装的词库。

定风波是苏轼常填的词牌,豪放版的我们在第一篇里介绍了,这里再看一首婉约版的。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梅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尤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好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学士调侃起来人也很婉转,这里此心安处是吾乡,贯彻了他一惯的道家思想,但他也不是一直消极的。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当然这时的苏轼已经是历经沧桑的中年人,不再是少年不惧岁月长的阶段了,他和普通人一样,谁道人生无再少只是间歇性的,更常见的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就像林语堂先生评价苏东坡那样:他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总体来说苏轼缺少政治家必备的洞察力、坚韧力、主动性、敏感性,他也缺少政治家的深不可测和喜怒不形于色。但这样真实、没有攻击性的性格也正是大家喜欢苏轼的原因。

3、平易近人,风趣幽默

苏轼是有大才华的,也当过大官,但他从没有官架子,也没有看不起愚钝的人,他就像个孩子一样,不论贫富贵贱,只看脾气缘分。

他贬于黄州,一将喝多了回家敲不开门,做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醒,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以后谁喝多了,媳妇不给开门,就在门前背一首东坡词,静心消气。

 苏东坡和佛印更是真真假假的有很多,一次他俩去一座寺院游玩,在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护法金刚。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她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有多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还有一次,苏东坡想用“鸟”这一有不雅含义的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苏东坡整体上是个乐观的人,不怨天尤人,为人宽厚,交游宽广,不装也不清高,有大才华,也不矫揉造作,所以说出: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他有一种浩然之气,像苏东坡这样的人,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