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文章的文学成就)
导语:对引用材料的误读:《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到底该怎么理解
刘再复先生在《红楼梦悟》中,对所引用材料的误读,也应引起注意。这里仅举一例:就是到底该怎样理解庄子《逍遥游》中 “大鹏”的形象。刘先生在《红楼梦悟》第二辑《〈红楼梦〉论》中的《论〈红楼梦〉的哲学内涵》中指出:“《南华经》(庄子)也把眼睛分为多种,其最高的‘道眼’,也是大观视角。《庄子》的开篇《逍遥游》,其大鹏的眼睛,也近似‘天眼’、‘道眼’,从九万里高空上俯瞰人间,便看出‘大知’与‘小知’的区别。大鹏的视角,也正是庄子的哲学视角。”(23) 刘先生这段话对庄子《逍遥游》的阐释值得商榷。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也即庄子对大鹏到底是什么态度。后人虽然多赞美大鹏的形象,并且喜欢在诗文中借用大鹏形象以言其志,如李白《上李邕》上半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就是以大鹏自比的,从中可以看出李白的远大志向和宽广胸怀。甚至,时至今日仍有“鹏程万里”的成语在用,男子取名“鹏”的,为数一直很多。其实庄子本意并不赞美大鹏,也不蔑视小鸟。在庄子看来,不论是大鹏,还是小鸟,本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有所凭借,都不可能实现所谓“逍遥游”,不会获得绝对的自由。庄子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就是说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合一,才能无所待,才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逍遥。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完全脱离外物,不刻意去追求身外之物,不受任何外物的制约,因此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真正做到了“无己”、“无功”、“无名”,才可能真正实现所谓“逍遥游”。如果这样的解释是符合庄子《逍遥游》原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庄子本人并没有去赞美大鹏,也没有去蔑视小鸟,于是也就不存在刘先生所说的什么“其大鹏的眼睛,也近似‘天眼’、‘道眼’”。至于刘先生说什么大鹏“从九万里高空上俯瞰人间,便看出‘大知’与‘小知’”的区别,这恐怕就更是不贴切得的说法了。如果细读原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24)这本不是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上“看”的,而是作者所发的议论,跟大鹏其实没有任何的关系。还有刘先生又说什么“大鹏的视角,也正是庄子的哲学视角”,那更是无稽之谈了。毛泽东曾有《念奴娇·鸟儿问答》(25),词中的确把大鹏和小鸟作了对比,写得也很生动,但这毕竟不是庄子《逍遥游》原意。不过作为文学作品,毛泽东这样处理非但不会受到批评,而且人们或许由衷佩服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但是作为研究论文,刘先生这样来理解大鹏的形象,那就很不应该了。刘先生从哲学角度谈《红楼梦》这本身没有问题,甚至还可以说是研究《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视角,他试图通过老庄来谈问题,这样的思维也可以理解,但是其前提那一定是对所引文献,要有准确的理解,否则,文章怎么会有说服力!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