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灌阳作文(家乡的小城)
导语:家乡小城灌阳
南宋有诗曰: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古往今来,相信不少人都对桂林的山水叹为观止,但却鲜有人知,除了宣传册上的风情漓江之外,还有一座绚丽的桂林小城,叫灌阳。
家乡灌阳,是一座再平凡不过的小城了,但我爱的,也正是它平凡的韵味,或许在多数人眼中,它与一般的的小县城没什么两样,但在我的心里,对这座小小的城,却是深沉的爱着的,也总归,是有些不一样的。
小城有一条江——灌江。分割着灌阳城两边的街道,多数时候,彷佛一条绿色的绸带,柔柔的飘动着,聆听着街道两旁的人来人往。它总是最先预知这个小城里的一切,就像当江面上几只不停摆动着脚掌的笨鸭子出现,你好像就知道,春天来了。它就在那儿,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它总是在的,好像它从来都在,永远也不会消失。
它是极其柔和的,晚饭过后,走在它身旁的石板路上,消化的,不仅仅是胃里的吃食,还有无数的岁月。又或是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披上外套,栏杆上站一会,点上一根香烟,烦躁的一切,总能全数交付于它。它也是调皮的,春夏季之时,换上黄色的外衣,一如小时的我,在除夕夜总是满心欢喜的换上颜色喜庆的新衣服,雀跃着上哪儿讨一点儿彩头。
小城有一个园——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其位于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屯北约500米处,全灌公路(省道201)西侧,是新圩阻击战一百多名红军战士殉难之处。园子里有纪念广场、红军帽、纪念塔、纪念馆、红军雕塑、烈士英名录等。如今,这里已成为缅怀红军烈士、学习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的圣地。
在纪念园的正前方,还有一大片空地,每年都会种植上不同种类的鲜花,当春天到达,大片的花田总是吸引着无数的本地以及外地的游客在缅怀酒海井红军之余前来观赏游玩。园子周边的山上,也有一片片的花,洁白的梨,粉红的桃,还有大朵的山茶,都在竞相给这座小城添上一点儿锦绣。
小城有一种茶——油茶。很多人都对藏族的酥油茶早有耳闻,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小城灌阳,也传承着喝油茶的习俗。但此油茶非彼油茶,灌阳的油茶与藏族的酥油茶并不相同。
灌阳的油茶,又称炒米茶,亦是桂林市下属的其他几个县城有名的小吃。不同地方的油茶都有属于自己一方独特味道,而灌阳的油茶属于大杂烩类型,必不可少的原料是炒米,还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不同的佐料,如面条、米粉、猪骨头等等,再搭配即正在时打好的油茶,形成了当地三餐之中必不可少的饮食习惯,也是小城人民别有风味的待客方式。
在唐代陆羽著作的《茶经》中就有记载“《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有人有力、悦志。”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等功能,打油茶相对于普通的泡茶多了炒制、压碎的步骤,可以更好地释放茶叶中的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吸收。
小城有一条街——农民街。这里聚集着小城里里外外的伯伯婶婶和爷爷奶奶们,担着自家种的菜或是手工制品摆了好长一条街。未进其街,先闻其声用来形容农民街是最贴切不过了,在小城每日的苏醒之初,就早已有一个或是几个的农民挑着担子头顶着晨雾开始在街上摆起了小摊摊。渐渐的,随着天空的亮光蔓延,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还有寒暄声洋溢着整个街道。
小城的烟火气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蔬果新鲜,摊贩热情,刚出炉的包子冒着热气,大锅里的热油冒着气泡。羊角粽、魔芋豆腐、叶子粑粑、麻油粑粑、红薯粉、新鲜河鱼、红高粱扫帚、手工竹篮竹筷等等,都是这条街上丰富的一员。
小城还有文市古民居、文市石林、“双胞胎村”小龙村以及湿地公园小三峡等等,都是小城不可或缺的瑰宝。小城虽不繁华,但总是热闹。江边的街道上,总是可以见到头发的花白的老人们或是打牌,或是下棋,也有拉着音响拽着话筒唱山歌的,更有体力允许的老人伴着歌起舞。
灌阳,一个朴素自然、风景幽静的淳朴小城,也是一座人杰地灵、富有文化底蕴的小城,更是一个拥有别样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小城。我爱这小城,爱它虽小,却也绚丽的城。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