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风水学的内在奥秘(风水学的概念)
导语:国学精粹 一:风水与风水学的产生
作者 随缘
风水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风水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体系。它是集自然科学、伦理学、哲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最根本的原则。阴阳是万物的本性。在天地人合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风水理论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附会了诸多的迷信和宿命的成分。剥除风水学中迷信的成分,用历史观和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重新研究和认识阴阳与风水的相关作用。必将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风水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上,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坚持正确的,摒弃谬误的,将其有益的部分与现代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使其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和社会。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东晋郭璞《葬书》:“葬者,藏着,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在这以前,人们把风水文化称之为堪舆学、地理学。堪舆即风水,就是指用于寻找住宅基地或者坟墓的一种方法。。风水要求。居住环境藏风聚气。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发展。古人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归结为“生气”的运动。在中国古代,人们以“气”或者“生气”来解释阴阳变化无穷,福祸难测的世界。应当说,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中国古人深信,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奥莫测的因果关系。风水讲求天、地、人三者合一,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理论。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标准。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地,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过上下5000年的不断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中国风水学。中国古代科学理论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阴阳的本性,其内含阴阳的对立统一的相互转化,由气、数、象三部分组成。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他们分别是能量、信息和形态。三者共存,不可分开,又界限分明。气,是天地生成空气流通的客观存在,用现代科学观点可以看成是能量。数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成量的程序和逻辑。象是气和数结合变化的态势。风水学理论实质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人文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 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学科综合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目的是通过审慎周密的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并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宜人环境的规律,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风水学理论起源于人们长期观察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总结,并被证明对人类屿不断进步具有科学性。比如,中国古代许多建筑,上起京城宫苑、寺庙,下至村舍、民宅、坟墓都是遵循和采用了中国风水学的理论准则和方法建成的。
风水学有时还叫着地理风水或简称地理学。很早以前还有青鸟,青鸟术,阴阳术等名称。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