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孝顺和孝的区别(孝顺和孝敬是一样的意思吗)

导语:“孝”和“孝顺”是两回事,许多人搞混了?

孝是指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品质,重点是德行;孝顺是指人对父母长辈的态度和遵从度,重点是孝行。孝的核心是做事,即事业和功业,你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兴旺家庭,荣耀父母,就是最大的孝。孝顺的核心是做人,即理解和遵从父母长辈,你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顺应父母的要求,满足父母的愿望,就是最大的孝顺。

我们结合典籍文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在家庭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遵守既定的规则,真实做人;在社会上,争取特定的功名,实现特定的功业,认真做事,能够有益于家国兴旺,父母荣耀,即为孝

《孝经》开篇第一章就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就是说,所谓“孝”,即孝道,也就是按照孝的规则和要求做人做事。事亲,事君,事自身,扬名立世,显耀父母。

从实质上讲,孝的核心是敬,敬的重点是尊。即尊重父母,尊重君上,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既定的社会规则。最终归仁。

儒家讲仁是面向全体的,即仁者爱人,爱人者为仁,人人有爱,人人为仁。将“仁”应用于与自己共处或相处相关的人,或亲人,或家人,或君上,或僚同,或友朋,等,即是孝。

2、在生活中,孝顺就是理解和顺应父母长辈的意思意愿和心情心境,不忤逆;在事业上,孝顺就是服从和遵守父母长辈的决策决定和安置安排,不悖离

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几千年,基本社会形态是农耕文明。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感性经验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经过日积月累,代代相传,所以,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生产生活技能和水平也越高。这就是中国文化尊长敬老的深层原因,也是中国文明的根本点和基本点。

农业生产需要协作,所以,家庭是农耕社会条件下的基本生产单位,也是基本生活单位。在以血缘关系构建的家庭中,稳定、秩序、和谐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所以,“礼”和“仁”成为传统中国文化的两个基本点。礼即规则,仁即爱心,最终归于和谐。所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祖宗文化,尊老敬长,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等等,都是这种农耕生产方式所必须的社会需求。

现实生活条件下,社会生产方式以现代工业为主,以传统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伦理文化,已经被现代法治文化取代,所以,孝道也罢,孝顺也罢,都要符合现实法治精神。

但无论如何,一个人活在立在人世上,不要求经天纬地,担山堰海,三妻四妾,称王称霸,能够不怨天地,不拼父母,自强自立,有事业工作,有口饭吃,娶妻生子,关照家庭,就算最大的“孝”了。至于如何孝顺父母,听话不听话,遵从不遵从,对于父母来说,真的没那么重要。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