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这几个关于边塞诗的知识都是考点的(关于边塞诗的有哪些)

导语:这几个关于边塞诗的知识,都是考点

今天要带大家学习的古文知识,是诗词鉴赏中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快来看一下吧!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常见诗题标志

边塞诗的标题中常出现的有:

“塞”,如《塞下曲》《出塞》《使至塞上》;

“行”,如《兵车行》《雁门太守行》;

“军”,如《从军行》;

“征”,如《征怨》;

“歌”,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代表诗人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其中岑参、高适最为著名。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常见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而古诗的意象很多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边塞诗中有几类经常出现的意象。

一、战争相关的地名

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天山、阴山、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等。

边塞诗中经常出现许多地名,大多是古代边塞地区的重地,也有古代西域的国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二、战争相关的少数民族

胡、羌、羯、夷等。

古时征战的对象,多为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故边塞诗中常出现少数民族的称谓。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战争相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河、黄沙、长云、雪山、黑山、孤城等。

边塞诗经常会描写到西北边塞的风光,景物往往是壮阔抑或荒凉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四、战争相关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等。

既然是描写征战生活,自然少不了作战的器物。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五、战争相关的乐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

少数民族的乐器或者战争相关乐曲,也经常出现于边塞诗词中。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主题情感

一、表达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豪情壮志。

二、表达征人对亲人的思念。

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三、描写边塞奇异风光,歌颂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