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出殡送葬(送出殡的人有什么禁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出殡送丧,地区性特别习俗有哪些?有积极意义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出殡 送葬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出殡 送葬(送出殡的人有什么禁忌)

出殡送丧,在总体性和倾向性上,较为普遍和流行的礼俗事项有:堂祭、起棺、摔盆、路奠、及墓、祭土、下棺、反哭、烧丧、复吊等。但在丧事发展传承过程中,有些地区,结合生活实际,演进出一些有积极意义的特定习俗或习惯,可以借鉴和推延。我们试举一些,供大家参酌。

1、起棺唱丧

唱丧就是起棺呼“号子”。唱丧便于抬棺擎重人员同时发力,也便于抬棺人员把握用力方向,节省体力。棺材很重,规格越高棺材越重,而且一般习俗要求,除路奠以外,棺材不到墓地不能落地,所以抬棺是力气活。农村家庭出丧,一般八杠或十六杠,也有更多的。抬棺人员是个小集体,小集体必然有个领班,即杠头。唱丧有指挥协调作用,所以,一般杠头唱丧,能唱丧的就是杠头。

还有的地区,起棺唱丧变成特定仪式,有专门的唱丧人员,有一套完整的唱丧语录和说辞,内容包括告慰逝者,宽慰家人,感谢吊丧人等,听起来非常舒服。

2、辞丧不送

有些地区,路奠之后,棺柩上路,列队送丧。但相当一部分吊丧宾客,辞丧不送,即不参与队列送丧,直接折返回主家。

丧礼以家庭为单位,考虑丧事规模情况,一家人可以都去,也可以派代表去。如娘家人是一个大群体,一般都不少于两三桌人,送丧不必都去。送丧有按礼俗要求必须参加的,也有自愿的。大家都去送丧,乌乌鸦鸦人太多,没必要,所以辞丧不送是符合一般生活逻辑的。

3、妇人归家

所谓妇人归家,就是路奠之后,主家女眷不参与送丧,直接回家做事。

按古法丧礼要求,主家女眷必须送丧,一般乘车或坐轿。现时生活中,一般农村家庭,家小业小钱也不多,丧事主要靠自家人打理,男人丧送到墓地,女人回家干活,符合生活实际,是很好的设置。当然,你家有钱,又不怕花钱,大家都去送丧,活全部雇人请人干,肯定行,丧礼就是这样规定的。

4、回丧不哭

地区习俗,送丧的丧服人员离开墓地,径直回家,不得回头,不得流泪哀哭。

按丧礼的规范文本《仪礼》和《礼记》的设定,回丧在丧礼程序上叫“反哭”,要求一路回一路哭。回丧不哭明显不符合古法丧礼的基本精神。但古今几千年,人世不同天,反过来想一下,

生老病死,自然天道,逝者已逝,生者还生,阴阳两隔,哭也无益。安顿好逝者,安排照顾好亲朋好友,圆满完成丧事任务,就是对逝者最大的敬意和慰藉。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孝顺。

5、主妇慰赏

地区习俗,孝子孝孙回丧至家门口,逝者子辈媳妇,如丧妇主或其他丧妇人员应当给予慰赏,一般要求喂块肉,喂给其他东西也可以,如一块糖果、一粒花生米、一个丸子等。习俗要求,喂给的东西一定要吃掉,不吃掉不行。大概意思,此项习俗设置表明家庭男外女内,分工有别,各尽其职,和谐和睦,幸福美满。男人们送丧累了,女人们慰劳慰劳,创意和设计是好的。

有的地方,对慰赏人进行身份要求,有的要求必须大儿媳妇,有的要求小儿媳妇,有的要求全乎人即有儿有女等,未免有些做作了,大可不必。

6、暖棺叙情

地区习俗,在下葬后的当晚,重服人员,包括孝子孝孙、孝妇孝女、至亲亲属等,应当聚集在原停柩的厅堂,聚居一夜,是为暖棺。

暖棺的习俗设置非常好。逝者下葬以后,丧事活动基本完成,接近尾声,人心宽慰,情绪舒展。兄弟姊妹之间,爷们娘们之间,亲戚亲属之间,唠唠家常,谈谈心,加深和强化一下亲情,总结和料理一下办事情况,盘点对查一下丧事活动的运行情况和财务状况,都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出殡送丧,地区性特别习俗有哪些?有积极意义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