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民国楹联大全(手抄民国时期楹联)

导语:从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楹联的风格变化与书写用纸的繁荣

明末清初的楹联书法,从传世作品来看,表现形式用行草书的为多,如张瑞图、王铎、陈洪绶、朱耷等,书法或狂放恣肆,或生辣古拙,布白也变化多端,受晚明浪漫书风的影响较大。清代顺、康时期,一方面隶、篆书开始被书家重视,以汉隶式的方正刚直的隶书楹联明显增多,此种以王时敏、郑簠、朱彝尊等人为代表;另一方面,受着 “康熙尊董” 的影响,淡墨柔翰式的行书占据着重要位置,此种以查士标、恽寿平、姜宸英、笪重光等人为代表。

张瑞图

王铎

朱耷

陈洪绶

到了 乾、嘉时期,随着文字学和金石学的普及发展,大大开阔了书家的视野,看到了元明以前人未曾看到的古代书迹,加上一批崇古 好古的书家的努力,篆、隶书法的创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出现了王澍、杨法、金农、挂馥、邓石如、张廷济、阮元、伊秉绶、朱为弼以及学者孙星衍、赵翼、洪亮吉等一大批篆隶名家,而尤以金农、邓石如、伊秉绶的成就最为突出。

金农

邓石如

伊秉绶

同时,师法唐碑的风气也影响到了楹联创作,以颜、柳、欧、式的行书、楷书作品也成了楹联书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中以刘墉、钱沣、梁同书、翁方纲、何绍基等人的成就最为突出,道光以后,由于阮元、包世臣等人对北碑的竭力推崇,开始出现以北碑书风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行草书打破了千年以来贴学所垄断的局面,楹联作品中也出现了融入北魏书却又自然协调的新行书。

何绍基

刘墉

梁同书

同时,在传世的许多楹联作品中,也不乏 “馆阁体” 书法束缚的作品,但这些楹联在内容上或用笔结字上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能一概否定。到了清末、简牍、甲骨文的出土,又为书家提供了新的养分,楹联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贴学的、碑学的、篆隶的、楷行的、简牍的、砖铭的......应有尽有,以书法为业的名家明显增多,如张裕钊、杨守静、李瑞清、曾熙、汪洵、吴昌硕、康有为、唐驼等等,不胜枚举。所以,到了清末、民国时期、楹联书法的字体、书风十分完备,更加绚烂多姿,争相竞采、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

“馆阁体”

“馆阁体”

在传世作品中,楹联书写的材料也特别丰富。明末、清初偶有书写在绫本上的楹联,以后主要以纸为主,绢本为少。而楹联的用纸非常讲究,有生纸、熟纸、花纹笺、洒金笺、泥金笺、蜡笺、珊瑚笺、虎皮笺、瓦当纸等等,其中颜色又有时青的、大红的、粉红的、金黄的......异常丰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说明了当时社会对楹联的需求和书家对楹联的创作的重视。各个时期,用纸和工艺制作纸的不同,形成了各个时期的特色,又为楹联书法的鉴定提供了佐证。总之,楹联的内容和形式也反应了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和对书法艺术的需求。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楹联用纸”

本文内容由小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