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是怎么练字的(古人写书法姿势)
导语:真的又涨见识了!快来看看古代书法家怎么握笔
我们知道各个朝代的握笔方法不同,所写出来的效果也不同,作为现代书法家,懂得几种握笔方法是很重要的。“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押、钩、格、抵”。陆希声所传“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腹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指甲与皮肤相连处(远端指关节背侧)格挡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力。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能平衡。
黄庭坚在《论书》中提及的“双钩法”:“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明朝书法家丰坊所著《书诀》,对“双钩法”手指的动作进行了具体描述:“双钩悬腕者,食指中指圆曲如钩,与拇指相齐而撮管于指尖,则执笔挺直”。
“唐代书法家林蕴《拨镫序》:“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推、拖、撚、拽是也”。元代书法家陈绎曾《翰林要诀》将“拨镫法”发展为“擫——大指骨下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捺——食指著中节旁。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下。揭——揭名著指外爪肉揭笔上。抵——揭名揭笔,中指抵住。拒——中指钩笔,名指拒定。导——小指引名指过右。送——小指送名指过左。右名拨镫法,拨者笔管著中指名指尖,圆活易转动也。镫即马镫,笔管直则虎口间如马镫也”。明代书法家杨慎《诗品》释“拨镫法”云:“镫,古灯字。拨镫、画沙、悬针、垂露皆喻言。拨镫如挑灯,不急不徐也”。上述3种执笔动作方法仅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说法,事实上古代书论中对此说法的认识并不统一。清代书法家朱履贞《书学捷要》曰:“书有拨镫法。镫,古灯字,拨镫者,聚大指、食指、中指撮管杪,若执镫挑而拨灯,即双钩法也”。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笔髓》曰:“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韦荣宗《论书》曰:“真书小密,执宜近头;行书宽纵,执宜小远;草书流逸,执宜更远。远取点划长大,近取分布均匀”。明代书法家赵宦光《寒山帚谈》曰:“真书宜揾重,故执笔去笔头一寸或一寸二分;作行书则稍宽纵,执宜稍远,去笔头可二寸;作草书则运笔流宕,势疾而逸,执笔更远,去笔头当三寸矣!执笔不可好奇,但取适意,则力生焉”[。清代书法家梁巘《评书帖》曰:“一管分为上下中,真字小字靠下拢,行书大字从中执,草书执上始能工”。
总之,不管我们怎么去握笔,到最后要写出来的毛笔字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来达到用笔很随意,写出来的字缺让人很震惊!
本文内容由小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