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汉末群雄争霸为何孙权却偏安一隅没有一战(东汉末年孙权)

导语:汉末群雄争霸,为何孙权却偏安一隅,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

(图说三物解析·第77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嗜血的狼牙)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枭雄曹操自起事以来,便有统一天下的打算,因此他在荀彧的建议之下,“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同样在荀彧的建议之下,“迎奉天子,以令不臣”;另外,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效力,助自己完成这一梦想,他甚至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拔制度。而且,雄才大略的曹操,不仅有一统天下的想法,还有些迫不及待。

例如,刘表去世,刘琮将荆州拱手相让之后,贾诩建议他先稳定在荆州的统治,不要急于与江东开战,他却等不及,于是有了赤壁之战。很多人说,那个时候,曹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从侧面体现了,他对统一天下的渴望呢?当然了,渴望统一天下的人,不仅是曹操,他的老对手刘备,也不遑多让。

刘备虽然在平定荆州四郡之前,蹉跎半生,但是从他当初明知,陶谦要托付给他的徐州,是一个烂摊子,却非要接手;从他不甘被曹操软禁;从他在荆州依附刘表时,也不停的寻访贤才,我们同样不难看出,他对一统天下的渴望。甚至就算他去世之后,他的旧臣诸葛亮,依旧在为了完成他的遗愿而奋斗,于是有了五次北伐。

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同样为汉末三国,笑到最后的三大枭雄之一,孙权为什么没有表现出争霸斗志,没有一统三国的想法,一直偏安一隅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看来,是一种错觉

很多人认为,孙权没有争霸的野心,都是受《三国演义》影响的——《三国演义》高举“拥刘反曹”的大旗,江东几乎成了打酱油的存在,很容易被忽略,从而给读者留下,孙权不想争霸的想法。其实不然,真实历史上,当周瑜提出先取益州,再也曹操对决的时候,他选择了同意;早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他就开启了北伐的步阀,例如几次合肥之战;另外,当初他还曾打算,主动发兵攻打蜀汉,这一点在《三国志·周泰传》中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并非孙权不想争霸,只是大家认为他不想争霸罢了。

二、名不正言不顺

当然了,就算真实历史上,孙权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自己不想争霸的一面,例如周瑜最开始提出,软禁刘备,与曹操两分天大下,他选择拒绝;夷陵之战前,他主动求和,遭到拒绝之后,又转而向曹魏称臣等等。其实,这倒不仅是因为,孙权本人缺乏魄力,而有因为,江东争霸名不正且言不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在汉末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曹丕篡位,名义上却是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皇位的来历还算正当。而刘备则一直自称是汉室后裔,也算说得过去。

可是江东想要争霸,要拿什么做由头呢?虽然这个所谓的“名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这不仅影响称帝,也对争霸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孙权在争霸的过程中,比曹魏和蜀汉,顾忌要多得多,否则很容易被扣上叛乱的罪名,从而背负骂名,失去民心。而失去民心,换来的只能是灭亡。所以,有些时候,孙权不得不退让,仿佛没有争霸的野心。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江东之主孙权,并非不想一统三国,更不甘心偏安一隅,但是名不正且言不顺,决定了他在争霸之时,要比曹魏和蜀汉多了很多顾忌,而《三国演义》则加深了读者和后人,对他的误解。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