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我的世界迷你世界为何更让小朋友们喜爱(相对的我是什么意思)
导语:相对于“我”的世界
曾睿:
《我读感知论》随想录(56)
世界有一个“我”
前面说过,“我”有一个世界,把“我”当作感知,一切存在都是“我”的感知。然而,世界有一个我和我有一个世界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模式。世界有一个我,是因为我要生存,所以世界就是我的生存对象;我有一个世界,是因为我要感知,所以世界就是我的感知对象。世界有一个我,是外在的世界和内在的我,为的是内在的我;我有一个世界,是内在的世界和外在的我,为的是外在的我。内在的我是物质世界中多出的生命,外在的我是感知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主体。
世界和“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存在离不开对象,也离不开主体,两者同在方为存在。世界有一个我,这个世界肯定是先于我诞生的,因为这里存在的主体是物质。如果存在的主体是物质,那“我”是什么?“我”是物质的对象吗?如果“我”是物质的存在对象,那“我”对物质的存在意义是什么?物质用“我”干什么?这个问题,唯物主义回答不了,因为一直以来都是“我”用物质干什么,不是物质用“我”干什么,理应“我”是主体,物质世界是对象,但变成物质世界是主体,“我”是对象。矛盾就在这里,世界为主体,“我”为对象,“我”不为世界,为自己。这个自己是什么?自己就是物质主义无法解释的生命存在。
一切存在皆是物质,但怎么偏偏多出个生命来?而且更奇葩的是生命为的不是存在的主体物质,而是自己。生命用物质,最终的目的是自己,这个自己从哪来的?这个自己肯定不是物质,最起码它不是纯粹的物质,它有非物质的成分。这里,我们如果再说一切存在皆为物质就太勉强了,物质被生命用于服务于自己,这个自己究竟是什么?不知道。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世界用“我”干什么?世界不会是用“我”存在,世界不需要“我”就能存在,“我”怎么看都像是多余的。然而要这么想就错了,存在可以没有“我”吗?
这个“我”是什么?单独的生命。说存在可以没有单独的生命是成立的,但存在能没有生命吗?这个无法证明,因为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证明。可能我们还不明白存在为什么要主体和对象一起才能存在,主体是存在的中心,对象是证明存在的前提,没有对象的存在就无法证明,无法证明的存在与不存在对我们来说没什么两样。我们如果把物质作为存在的中心,生命意识就是证明存在的前提,那么这里物质主体就是物质世界,物质对象就是生命个体。这个设立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但却有两处不通,第一、物质对象理应为的是物质主体,但却表现为为自己。第二、无法证明的存在跟不存在有区别吗?区别在哪?
存在不能没有“我”,因为“我”是证明存在的前提,这个“我”不是某一个生命体,而是所有的生命体,所有生命体都表现为“我”。这说明“我”和世界的存在地位平等,没有“我”,世界就无法被证明存在;没有世界,“我”就不会存在。无法证明的世界存在吗?可以说它存在,可以说它不存在,反正无法证明,存不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习惯于把“我”脱离世界而存在,喜欢想象没有“我”存在的世界。没有“我”,就没有存在,也没有世界。这个要相对而论,不能一概而断。没有个人的“我”,就没有相对于个人的“我”的存在,也没有相对于个人的“我”的世界;没有人类的“我”,就没有相对于人类的“我”的存在,也没有相对于人类的“我”的世界;没有生物的“我”,就没有相对于生物的“我”的存在,也没有相对于生物的“我”的世界。
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把世界作为主体,我作为对象,那应该是世界通过我做什么;如果把我作为主体,世界作为对象,就应该是我通过世界做什么。“我”和世界通过什么连接?只有感知,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这就是说,世界通过我感知,我通过世界感知。世界通过我感知信息,我通过世界感知愉悦。生命用物质来做什么?感知愉悦。物质用生命来做什么?感知信息。物质的存在离不开信息,生命的存在离不开感知。世界有一个“我”,这个“我”只作为认识主体的对象;“我”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的感知对象。前者的“我”是个多余的存在,后者的“我”是个必然的存在。“我”多余在于存在有没有“我”都存在,“我”必然在于存在不能没有“我”。这就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感知主义世界观的区别。
世界用“我”做什么?物质用生命做什么?这是唯物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唯物主义的“我”只是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对象。然而,看不到“我”本身的客观行为这是因为客观无法知其自身,“我”本身的客观行为就是感知信息。可以理解为世界通过“我”来感知信息,所以“我”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我们或许无法理解,但感知信息本身就是人客观进行的行为,我的存在就必须感知信息,虽然我可以决定感知什么样的信息,但我无法改变我感知信息这一事实。
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我”和世界本来就是一体的,人离不开世界,也离不开“我”。(接下)
本文内容由小冰整理编辑!